在班主任工作中,掌握分寸的表揚是對學生的一種激勵,同樣,講究藝術、恰到好處地批評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因此,班主任在注重表揚激勵的同時,一定要講究藝術善用批評。
班主任在批評犯錯誤的學生前,切忌先入為主,主觀武斷,必須進行反復的調查分析,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盡量做到公正、客觀,增強批評的針對性,不能以老眼光看待錯誤的學生,也不能輕信其他同學的“小報告”,盡力避免批評的盲目性,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客觀地評價學生。
班主任對犯有錯誤的學生,一般情況下,要盡量避免當眾批評。要注重靈活性,批評的場合要適當。最好的場合是個別交談,這樣既能消除學生的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又能使學生體會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懷、體貼,從而縮短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對于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很壞的錯誤問題,你又認為必須采取當眾批評的時候,班主任應該事先做好犯有錯誤的學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顧慮和抵觸情緒,使其感受到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廣大同學都是在熱心地關心他、幫助他改正錯誤,消除其造成的惡劣影響。同時,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也要注意到沒有特殊情況,不能動不動就要學生帶家長,不能在學生背后亂批評,或在有犯錯誤學生的朋友、親戚在場時進行批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要使犯有錯誤的學生感受到班主任那母愛般的溫暖。
班主任在對犯有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時,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有耐心,不要沖動發脾氣,切忌諷刺挖苦,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如果把那些智力較差而又不守紀律的學生稱為“笨蛋”“蠢貨”“搗蛋蟲”“二流子”等,不但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有可能影響其健康成長,而且也嚴重損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班主任對犯有錯誤的學生批評時的語氣要平和,語言要含蓄委婉,使被批評的學生聽得順耳,易于接受,使犯有錯誤的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和藹可親,達到以理服人、事半功倍的效果。
批評并不是一件事情的結束,而恰恰是一件工作的開始,班主任切不可為批評而批評,而要讓犯有錯誤的學生有改正錯誤的恒心。批評之后,應對學生繼續關心,持之以恒,做到批評與關心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批評的積極作用。
處于現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的時代,學生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所以班主任對學生更要關心和愛護,要愛生如子。學生渴望別人尤其是教師的理解與尊重,支持和鼓勵。有個別學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障礙。如果班主任能主動去接受他們、了解他們、幫助他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給學生以母愛,那么學生就會對你報之以尊敬。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依賴性強,任性慣了,動不動就要使性子,耍脾氣。有益的教誨他們也許會聽不進,有害的事物不教他們也會,有的學生甚至會跟你對著干。因此,班主任教育學生必須要有恒心,要一如既往、有始有終地關心、教育、愛護他們。
今天的學生遠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么單純和幼稚。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敏感和對新信息的接收,超過以往任何時代的孩子。同時,由于物質生活的改善,孩子們缺少吃苦耐勞的意志鍛煉,他們的心理也比以往時代的孩子都脆弱,哪怕是一丁點兒小事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都有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甚至危害。所以班主任必須細心觀察,防微杜漸,善于從他們微小的言行變化中感知到孩子的變化,做到正確引導,要講究批評的藝術,以自己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在你的關心下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育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