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就是課堂活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學生學了知識后,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完成相應作業,測試時能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把數學知識融匯到實際的生活中去。有效課堂的實施,要從備課、上課、作業、評價等四方面著手,切實體現有效課堂的價值,為學生有效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有效;備課;上課;作業;評價
有效教學,重在有效。知識貴在適用。“有效”“適用”,如出一轍。有效即適用,適用乃有效也。怎樣才算有效?我認為,學生在學了知識后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能完成相應的作業,測試時能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把數學知識融匯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切實體現出數學來源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思想,才是真實的有效,真正的適用。
作為數學教師,十年的教學生涯經歷了課堂改革的前后變化,由傳統教學模式到小組教學模式的轉變。前后對比,加上自己摸石過河式的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有效備課
備課是教學環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給學生教什么內容,指導學生怎么學,一節課怎么安排,都要在備課時考慮周詳。不是精心準備的教案,即沒有認真備課,沒有備出有效的層面,這堂課就談不上有效。
市場上有很多名為“優秀”的教案出售,確實編得好,可當把它移植在課堂之后,卻發現有點捉襟見肘。這就顯露出了有效備課的重要性來了。自己所教的學生,知識功底怎么樣,習慣于教師什么樣的教學方式,知識內容深入淺出,還是點滴滲透,就不是名師教案所能預設得到的。
有效備課,對于教材內容,要承前啟后。即要把之前的知識聯系起來,又要考慮延伸以后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教學大綱要求,教材前后銜接,在備課時必須充分體現。那么對于教師,就要終身學習,翻閱前后教材,熟悉教學大綱,更要著眼于知識的更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效備課的目的,才能確保有效課堂的實現。
另外,對于新課堂模式中的小組教學,對于學生的要求是要能說會寫。課堂上學生要能完成教學任務,不但要能做,能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為什么這樣做必須敘述清楚。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還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課堂上他們能說多少,能接受多少,怎樣才能聽懂。
二、有效上課
課備好了,就該實戰了。可我們在觀摩名師上課時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備課里不是要備學生嗎?可這些名師根本就是首次接觸學生,有時更是臨時抽調班級,那又怎么備學生,對學生怎么能夠了解?可在上課時卻能得心應手,如魚得水,好像這老師就是一直帶的這個班。原來這才是真正的有效上課。
他們或從故事引入課堂,吸引學生,或用幽默的語言帶動學生,還有利用疑問引入,讓學生感覺就是在看懸疑劇,非要一層一層揭開劇情,知曉真實謎底不罷休,當然課堂上就顯得師生和諧、互動。那我就總結思考了,一堂有效的課,應該至少具備以下三個方面。
1.有效引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那么,一堂課的好壞,就要看引入了。引入的直接作用,就是要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地去學習。不管用什么教學方法,討論法、灌輸法、學生自主學習法……都要有效引入,師生才能真正走進課堂。引入的方式很多,這就要看教師的機智了。可以是設疑,可以是故事引入,可以和學生親切交流,自然帶入課堂。
2.有效提問。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沒有問題,沒有任務,沒有目標,學生怎么去學?有效提問是關鍵,我認為,提問是貫穿整個課堂的導線。要讓學生去思考,告訴知識內容已成為落后的“填鴨”,精心設計的提問才能開啟學生思考的大門,才能讓學生有目標可思,有知識可尋。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討論什么,從何入手,各種層次的學生怎樣加入到討論中去,怎樣融入課堂,提問的效果決定一切。
提問靠技巧,技巧才是效率。一堂課都在問,變成了“十萬個為什么”,學生枯燥,教師焦躁。好的提問,應該精益求精,要讓學生抽絲剝繭,沿著問題一層層深入,最終獲得知識。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一堂課,不是教師和幾個學生的對話,是要讓一群學生有所獲,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空間,這才是提問的目的。提問的效果,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成功與否。
3.有效教學。課堂是學生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師生互動。可怎樣才叫完成?是完成教師手中的教案,還是亂七八糟地等下課?還是那句話,教學是為了學生能學到知識。有效教學即是學生必須聽懂,掌握了知識,哪怕教師預設的教案沒完成,也不能拖完。正如某位老師說過,一學期完了,新課結束后,學生就一定全部掌握了嗎?沒有。既然如此,那倒不如在每一節課堂上,隨學生的接受程度,一步一個腳印,寧愿新課沒上完,也不把新課拖完。而當學生打好基礎后,又何愁新課上不完呢!
三、有效作業
知識的獲得,通過作業呈現出來。應試教育的題海戰術,已經證明為“傷敵八百,自損一千”。同一個知識點,布置了十幾道題,學生做著也沒效果,教師批改也麻煩。題量多了,會做的學生,機械地重復著相同的工作,不會做的學生,再多也是干瞪眼。作業要布置得精干,要讓每個學生對于知識能夠在作業上再現,要讓學生動動腦就能解決,真正達到作業的目的。精干不是少而難,也不是讓學生挺輕松就能完成,要達到“墊一墊,就夠得著”,猶如高處取東西,稍微墊腳,就行了。過于難,望洋興嘆,太簡單,達不到目的。
四、有效評價
成就和表揚,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好的評價,能讓學生有成就感,就會繼續發揚、努力。相反,就會讓學生看不到陽光、自暴自棄。當然,表揚不能多而濫,也要精干。上課時,對于學生的優異表現該表揚,表現不好也要善意引導,不能一棍子打死。特別是那些平時不愛表現的學生,偶爾曇花一現,就更應該肯定、表揚,這樣會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說不定,他的智慧大門從此就打開了。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技巧性的藝術,學生千差萬別,知識內容日新月異。教師教無定法,學生學無定法。但萬變不離其宗,要真正達到學生學會知識的目的,學會學習的方法,為他們持續、有效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有效課堂的終極目標。
(作者單位 重慶市彭水縣普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