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家庭、社會,對一個人的養成教育,無時無刻都有影響。其中,學校對一個人的養成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養成教育做起來不可能轟轟烈烈,但是它的質量卻與學生將來的生存和發展緊密相關。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在新的學年里,我們將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從點滴做起,用我們的努力,來完成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一、講衛生的習慣
環境衛生是一個學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從而也可以成為衡量一個學校師生素質的標準。
抓教學,首先要抓衛生習慣,我們首先讓學生了解不良的衛生習慣給學校、社會、個人帶來的種種危害,如,亂扔亂丟,亂涂亂畫,不僅使我們在打掃中費心費力,破壞了學校的校容校貌,而且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校就成立了衛生檢查小組:(1)預備前,值日生門口把門,不得讓學生把任何塑料袋、碎紙屑,帶到學校,吃過的方便面袋等放在學校門口的垃圾箱內;(2)預備鈴響過,檢查各班的清潔區、教室,有沒有塑料袋、碎紙屑,有無亂寫亂畫現象;(3)隨時檢查各班學生有沒有亂扔亂倒現象,一經發現,采取點名批評指出,扣班級分等措施;(4)要求學生不僅僅自己講衛生,還人人爭當監督員,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半學期下來,學生亂扔、亂畫、亂涂、亂吐的現象不見了。在家,洗臉、刷牙,勤打掃,勤疊被,幫家里做家務也蔚然成風。
衛生習慣的養成,使學生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自覺愛護公共財物,保護公共環境衛生,使學校真正成為好的學習場所。也使他們在實際生活當中自覺遵守這個規則。
二、講文明、懂禮貌,是學生重要的道德品質
小學是學生走向社會的第一站,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也是他們進入社會的重要里程碑,所以我們更應該讓他們懂得文明社會,從自己做起的重要性。
我校成立紀律檢查小組,要求學生:(1)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3)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
還有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上、下課,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哄、不嘲笑。不但班干部、值日生檢查,要求每個學生都可以監督檢查。
我校還成立了三、四、五年級三個升旗小組,每周一早上預備鈴前進行升旗,并進行國旗下講話,要求學生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集合,做到“快、靜、齊”,集會守紀律、國旗下呼號等。
現在,預備鈴前,學校門口值日生都已到齊,進行值日,教師過時行隊禮,并說“老師你好”;學生到校門口,要給值日生行隊禮;騎自行車的自覺下車,把紅領巾自動戴好;校園里,打架、罵人的沒有了,相互問好的多了;每到周一學校廣播一響,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到操場集合了。
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我們會持之以恒,不遺余力。為祖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教師的心愿。這項活動我們現在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期盼著一個風貌嶄新的學校。
(作者單位 河南省尉氏縣水坡鎮橫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