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以幼兒為主體,以適宜幼兒的音樂為主體,經過教師的設計和組織多種方式的音樂活動使主客體相互作用,以培育和發展幼兒的音樂才干,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為進程的教育活動。音樂游戲是音樂教育活動的重要方式,可以通過創設音樂游戲情境,讓幼兒感受音樂。設計音樂游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學習音樂;應用音樂游戲,讓幼兒開展音樂游戲等措施達到教學的目的。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對于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表達的意境都有了一定的經驗,在大班有計劃地開展音樂游戲,不但能快速增長音樂能力、提高幼兒音樂素養,而且還能達到在快樂中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大班幼兒;音樂游戲;分步走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音樂游戲不僅能促進幼兒音樂能力得以發展,還是培養和塑造幼兒智商和情商的無價良方。音樂課程游戲化,是根據幼兒對游戲的基本需求,為幼兒音樂學習提供豐富的背景,使幼兒學會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為幼兒學習音樂創造自由、靈活、有趣的學習環境。把游戲這種自由、自發的自然活動引入音樂教學,能使幼兒快樂地在游戲中感知音樂,充分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另外,幼兒期是實施早期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有意識、有興趣地聽音樂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心理動機。在音樂的伴隨下進行活動,捕捉和聆聽到音樂信息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基礎。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大班孩子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已具備接受音樂力度、速度及音色等各方面教育手段的能力,以音樂游戲來訓練孩子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音樂素質,將為其音樂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編情境,服務于游戲活動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幼兒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幼兒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七步進階是一首節奏清晰、旋律明快的樂曲,整個樂曲中有四句拖音是它的引人之處,四句拖音的長短很難把握,也是掌握這首樂曲的重、難點。為了幫助幼兒掌握這一重、難點,我們將在幼兒間風靡一時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情節搬到了教學中,設置了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散步時偶遇的場面。伴隨著歡快樂曲的響起,喜羊羊和灰太狼晚餐后開始悠閑地散步,由于天色已晚,沒能及時發現對方是誰,等到發現時,灰太狼開始抓喜羊羊,喜羊羊每次都巧妙地逃脫了,抓的過程就是四句拖音部分,要求幼兒聽清音樂,在每句拖音的最后一記強拍時實施抓的動作,喜羊羊就及時躲閃。對于在拖音部分沒有按照規則實施游戲的,將在游戲結束時受到一定的小懲罰。在游戲情境的幫助下,幼兒很快就能用自己的動作詮釋對樂曲的理解了。
二、傾聽音樂,感受節奏與旋律
音樂課程游戲化,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旋律是音樂的神經,讓幼兒掌握音樂節奏、了解樂曲旋律是音樂游戲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就要給幼兒聽的機會,每次接觸新的樂曲,就給幼兒聽一聽,說一說:聽了這首樂曲有何感受?覺得發生了什么事?再給幼兒試一試:跟著樂曲打一打節奏,在反復的傾聽、打節奏之后,幼兒對于樂曲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如,在樂曲《問候歌》中,樂曲是ABA結構,前四句和后四句音樂旋律一致,采用了反復的方法,而中間的B段兩句分別是上行和下行的兩句。多次的傾聽之后,幼兒發現,前面一段和后面一段是一樣的,只有中間有兩句不太一樣,在此基礎上再次聽音樂,教師加以相應的動作、情境故事加以輔助,很快幼兒都能把情節與音樂配合起來。
三、重點練習,解決游戲重、難點
每首樂曲都有自己的重、難點部分,為了順利解決這些問題,讓幼兒扎實掌握,我們經常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去解決這個問題。在音樂游戲《找朋友》中,樂曲也是反復的四句,但是第二句的后半部分卻是空了兩拍,沒有任何的音樂和節奏。我們就在這兩拍上做文章,選擇了幼兒和同伴間面對面快速的拍手、跺腳動作,營造游戲氣氛。完整活動前,我們就請幼兒兩兩結對,想出和好朋友玩游戲的方法,當幼兒說到相互拍手時,就請幼兒按照不同的節奏來拍,隨著節奏的加快、跺腳動作的加入,幼兒的情緒一下就被調動起來,直到最后加入了音樂,幼兒也能快速反應出兩空拍是快速拍手、跺腳的動作。
四、完整游戲,串聯音樂與動作
解決了游戲中的重、難點,接下來就可以將音樂與動作進行串聯,完整游戲。這時就需要將樂曲和故事情境重合起來,以此提醒幼兒樂曲的哪些部分分別用哪些動作來表示。在《找朋友》這個音樂游戲中,由于都是四句簡單的重復,所以設置了“找朋友”“換朋友”這樣的游戲情節,動作不變,只不過朋友在不斷地重復中交換了很多次。特別是第四句需要快速找到新的朋友并隨音樂手挽手轉動,這是集體游戲時幼兒最大的困難。為此,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沒能找到新朋友的迅速高舉手臂,保證每個人都能找到新朋友。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沒有過多的要求,教師只需要用手勢、簡短的語言提示作為提醒,整個活動進行得異常順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五、個別表演,幼兒展自信風采
音樂游戲中除了整齊劃一的游戲,我們也會有動作創編的環節,直觀地展示幼兒對作品的理解。但是每次的活動開展都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如,班級人數較多、教室空間有限,而達不到預設的效果,就是整體進行表演了,也是蜻蜓點水,浮于表面。如,《花兒朵朵》活動中,在最后就有一個動作創編環節,幼兒的造型就很豐富,不但有了手部的動作,身體和腳也加入進來,每個幼兒都在集體創編時展示出自己最美的造型,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想法。為了讓幼兒不受客觀原因的影響,每個人都有充分的展示機會,在集體創編后,我又臨時加上了一個環節:分組表演,這個環節的加入,不但給了幼兒足夠的展示空間,而且幼兒在集體表演后興趣依舊很濃,都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當幼兒站在教室中間,每個人都像站上了舞臺,隨著樂曲的變換,每個幼兒都想出了各種意想不到的造型,就連平時很害羞、內向的幼兒也都大方地擺出各種造型,讓我著實大吃一驚,嘴里就不由自主地夸起他們來:“哇!這個造型很特別!”“喲!原來花還可以這么長啊!”“大家看,這茉莉花多有特點啊!”……伴隨著我的夸獎,幼兒也自發地響起了陣陣掌聲,在這樣自然的鼓勵環境下,臺上的幼兒表演得更帶勁了,臉上露出的那份自信、欣喜不言而喻,最后有的幼兒甚至趴到了地上還不忘做出手部和身體的動作。活動中一個環節的臨時添加就給了我一個很大的驚喜:每個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只要你提供給他展示的舞臺,他就能讓你收獲不一樣的成功。
一學期下來,有序的分步走游戲模式讓幼兒都愛上了音樂游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幼兒就能知道你的意思,每次的活動,幼兒都安靜、投入地玩著游戲,有著不一樣的收獲。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還會主動邀請我一起參加,沒有特權、沒有教師角色的限制,而是把我當成了他們中間的一分子,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融洽了師生關系。借用音樂游戲活動,師生間的交流經過有效磨合,幼兒在集體活動中、一日生活各環節,只要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他就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該怎么干,打造了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
注:本文系蘇州市“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奧爾夫音樂教學促進幼兒和諧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論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