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散思維?!笨梢?,語感對于學生學習語文非常重要。那么,培養語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除了應關注方法的指導,還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對學生朗讀的促進作用。
朗讀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要切實針對學生朗讀的情況,正視學生水平的差異,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課堂上的朗讀評價要評價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語音是否正確,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是否處理得當,能否控制好速度和節奏,做到感情自然流露,不矯揉造作,還要加上是否自然、大方。
一、語文課堂上朗讀評價語存在的問題
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我發現語文課堂上朗讀評價語存在的問題還很多:
1.空洞乏力
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朗讀評價語,盡管注意了積極性導向,但相對于學生來講仍然是一種單調刺激。例如:“你讀得很正確,沒有一個錯別字!”“你讀得非常流利,對課文很熟悉!”“讀得真有感情,太讓人感動了……”這些評價是我們在課堂常常聽到和用到的,但它們對于指導學生的朗讀顯然是空洞而乏力的。這樣的評價語本身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學生難以具體了解“好在哪里”,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思維優勢的可延傳性,缺乏針對性,難以有效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
2.過分關注朗讀技巧
有些教師的評價過分關注朗讀的技巧,評價過于抽象理論化,深奧難懂,不生動形象。例如,你的語氣語調把握得很準確;你的語速要是能再快點就更好了;你重讀的地方,讀得很到位……這樣的評價,失去了語文的特色,不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不能開發學生朗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朗讀成了一項呆板的、機械的技術性操作。
二、正確的朗讀評價方法
那么,怎樣的朗讀評價語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激情呢?我覺得有以下幾種方法:
1.結合文章內容和具體語境進行評價
我們的課文都是精選一些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有精彩逼真的環境描繪,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有細致入微的情節描寫,有感人肺腑的情感抒發等等。這些為我們創作評價用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評價時,不采用直接的評價詞句,而是結合課文語境對學生的朗讀作出反饋,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通過聲音、畫面和教師的語言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真正走進課文,朗讀課文時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朗讀。這些評價是圍繞著文中具體情境來展開的,它不但肯定了學生朗讀的感情到位,而且肯定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上的評價是具體而中肯的,不僅能讓學生欣然接受,還能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為進一步學習提供指導作用。
2.用幽默的評價語替代不切實際的表揚
尊重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以激勵為主,切忌打消學生的積極性。這種理念現在已深入各位教師之心。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提問學生朗讀,這名學生其實讀得不是很好。但教師出于保護學生自尊心的考慮,不能批評,所以只能給一個違心的評價“讀得比較好”。長此以往,課堂上充斥的全是這種廉價的表揚,以致于學生不知道讀得怎樣才算好。怎么既指出學生朗讀時存在的問題又不傷害學生呢?我認為幽默的評價語是一把利刃。
幽默的評價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的美好境界。它是專門調節課堂氣氛的手段,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如,《最后一頭戰象》一課,“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一句。一名學生朗讀時,沒有強調“久久凝望”,教師緊接著評價“你凝望得還不夠久,能不能再久一些?”
教師沒有直接指出問題,但學生通過教師這種幽默的評價,馬上就知道該怎么讀了。這種富有幽默的評價不但有利于調節緊張、沉悶的課堂氛圍,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而且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反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提高朗讀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諧幽默,一語道破,這樣的評價語,使教學信息的傳導風趣而高雅。
3.淡化朗讀技巧,注重以情促情
有感情地朗讀的目的是什么?它不是表演,讓聽課者感覺到教師訓練得有多好。有情感地朗讀課文其目的是為了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體驗情感,理解文本,達到和作者產生共鳴的效果。
想要達到這種效果,純粹靠朗讀技巧的指導是不可取的。那樣讀出來的感情只是教師強加于學生的,這樣硬生生的東西不能叫感情。朗讀訓練中過多強調哪兒重讀,哪兒換氣,哪兒抑揚頓挫等技巧,其實無多大意義,最終無非是鸚鵡學舌,不是學生真實情感的釋放。
總之,對學生朗讀的評價,沒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需要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真正使朗讀評價語充滿蓬勃的活力。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革鎮堡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