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式教學模式是現代課程中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試從情境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具體運用及注意的問題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情境式;思想品德;運用
情境式教學模式是現代課程中大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教師利用自然、社會現象或人為創設的具體場景去引起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變化,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引導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陶冶性情,達到知、情、行最佳效果的教學活動。聽過許多這樣的思想品德課:老師講得熱火朝天,學生學得興趣索然。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情境式教學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給人以直觀、形象、震撼人心、啟迪、思維,拓展視野的作用。下面就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情境式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具體運用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情境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的具體運用
愛因斯坦說:“人們解決世上的所有問題,是用大腦,而不是用書本?!苯滩氖侵R的載體,但也只是學生學習的工具,與其照本宣科,不如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大膽地創設一些更符合本班學生實際且有教育價值的情境來為我們的思想品德教學服務。
1.激發興趣,創設影視情境
青少年在看電視時還是比較喜歡看動畫、神話一類的影片,并對此常常是津津樂道。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的這一特點,利用動畫等影視作品來創設情境,展開教學活動。一位教師在上《避免非法侵害》一課時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孫悟空要去找食物,但當時他們師徒所處的環境非常危險,孫悟空就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圈,讓唐僧站在圈里,然后就去找食物。這樣一個情境特別吸引學生,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思維,接著老師又拋出了兩個問題:孫悟空為什么要給唐僧畫圈?為什么只給唐僧畫圈?這節課是想告訴學生,我們身邊有一些非法侵害,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這個圈就是“法律”,青少年就像唐僧一樣,心地善良(自我保護意識淡?。?,所以要用法律這個“圈”來保護自己。這樣的情境既能吸引學生,又能推進學生的思維,很容易使本節課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意識。
2.注重體驗、感悟,創設故事(或漫畫)情境
人的情感大多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所引起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呈現真實的生活,引發學生的情緒感染,這樣,將教材、教師、學生的情感統一在情境之中,讓學生在可感知的環境中去觀察、體驗、感悟,他們就能較好地從心理上接受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
比如,在《保護自我》中講到如何面對突發災害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能震撼學生心靈的、真實的視頻故事。這個故事就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袁媛用自己的智慧救自己父母的故事。真實的故事畫面,揪心的災難,使學生心靈得到了觸動:災難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學自我保護,甚至保護其他人。
漫畫對中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選用適當的漫畫引入教學,生動形象,寓意深刻,既可豐富課堂活動,并能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及心靈上的震撼,繼而引導學生將認知化為實際行動,從而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
比如,《可持續發展》一課,教學“為什么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一位教師借鑒沿用了他人的教學方法:用網絡版漫畫《畫》來教學。漫畫把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每一句都配上了畫:第一句配“山上被油漆涂成綠色”,第二句配“用筆畫的瀑布”;第三句配“小區里的樹枝掛滿了塑料袋”;第四句配“人們在欣賞做成標本的鳥”。學生的情緒由茫然、可笑到嚴肅、氣憤……此時,教師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得出:人類的亂砍濫伐造成環境的惡化,甚至連動物的生存空間也將消失……讓學生產生生存危機感,真正意識到:我們確實應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3.貼近生活,創設學生活動情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自由活動的空間,搭建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讓學生在模擬的活動中學習,在熟悉的活動中體驗,在具體的事件中去判斷,在探究活動中思考,這樣學生就會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將一些道德觀念、法律法規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在2012年自治區政治教師素養大賽中獲一等獎的朱麗娟老師在《走近法律》一課的最后環節就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在具體事件中去判斷、運用知識的情境。人物:小A、賣飲料者。事件背景:小A買了一瓶質量有問題的飲料……教師分別請了三組同學演繹這個事件,三組同學雖演繹不盡相同,但最后都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設計情境需要注意的問題
我們可創設的情境不止以上幾種,但無論怎樣的情境都是為教學服務的,不可主次顛倒,不能為情境而情境。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創設的情境目的性要強,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引導
一堂課情境設計不可過多,要有針對性,否則就會“喧賓奪主”。教師在備課時要明確本課最需要什么情境或活動,設計此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在具體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在特定的情境或活動中參與或親歷的反映,及時引導,同時還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感悟。
2.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盡量選取他們熟知的素材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才能使學生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如,在講《主動拒絕不良誘惑》中可以根據部分學生在生活中的行為創設這樣的情境:放學后有學生約你去網吧,你該怎么辦?讓學生模擬表演,從而讓學生學會“拒絕的方法”。
3.情境設計要得當,要有真實性
情境設計要得當,要有真實性,才能確實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心臨其境”的效果,并能從中獲得感悟。因此,情境或活動是體驗學習是否有效的關鍵步驟,情境和活動創設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體驗的獲得。
4.深入理解教材,創設合適的情境
只有教師準確地把握、理解課程標準,理解教材內容,才能根據不同內容創設不同的情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另外,教師只有對教材中的觀點有深刻的感悟,才能創設出有深層次意義的情境。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表明,情境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是切實可行的,它實現了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達到了學生知、行、情、意的協調發展。創設高品質的教學情境,是教師高水平的教學技能的展示,也是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質量的手段之一。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