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語文教師,一直從事著漢語教學的實踐。課本層出不窮,理念時時更新。面對著一些課文,感覺我與學生那么遙遠,感覺生硬得無法歡欣。一位西方教育家曾經說:“你從父母那里學到愛、學到笑、學到怎樣走路,可是一打開課本,你發現你有了翅膀。”難道每一本教科書,都有一雙翅膀?
當我打開《開明國語課本》時,我充滿著驚喜和快樂。
這是一本經典的書。
它是1932年版老課本,一部上海圖書館館藏拂塵之作。初版后印行40余版次。步入21世紀10年代,此書封面、內容及銷售情況在微博及各大論壇再次受到關注,在圖書銷售網站上,成為熱銷書。
它的封面,拙樸親和,正如小學生的單純、明亮的臉孔。全書插圖都是被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的豐子愷先生畫的,豐厚的文化底蘊、廣泛的藝術修為,讓他的畫充滿民國氣韻。而全書的文字出自現代著名作家、編輯家、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大師編小書,他們用自己的俯身耕耘,為孩子們打開一扇清新又神奇的窗,用文字和圖片去帶領孩子們體驗生活、學習禮儀、領悟道理、憧憬未來。
這是一本孩子愛看的書。
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非常精心。例如,孩子的入學第一課,“先生,早!”“小朋友,早!”這樣的真誠令人心生柔軟。教育最大的功能是讓生命產生敏感。這本小學課本,讓孩子們在啟蒙之時,就種下真善美的種子,塑造有價值判斷的人生觀、世界觀。洞徹人心者,人心生光明。翻開老課本,看到的是一個明亮俊朗的童年世界。
與內容相得益彰的是課本中的字體——手寫且略帶稚拙,欣賞著內容的同時,讓孩子觀摩漢字的神奇,體會到幾千年漢文化的綿延悠長。更兼可愛的漫畫,樸拙稚趣,清新親切,簡單白描就流露出對生活的細微觀察。
例如,《綠衣郵差上門來》薄薄幾張紙,紙上許多黑螞蟻。螞蟻不做聲,事事說得清。
《請問尊姓》永兒的爸爸對永兒說:“如果有客人來,先要問他尊姓。”明天,對門的徐先生來看永兒的爸爸,永兒說:“徐先生,請問尊姓?”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憨態可掬的小朋友讓人忍俊不禁。
這也是一本大人澄澈心靈的書。
漫讀這本課本,我們又似乎跟著它回憶和游歷了自己的童年。在那里,我們擁有最孩子的時光;在那時,我們在明媚的陽光下大汗淋漓地奔跑。有美好、有希望、有困惑、有思考,一切都是那么明朗與清晰。它和《小王子》一樣,讓成年人忘記喧囂、重歸平靜,感受心底最純真的東西,然后淚水模糊雙眼。例如,其中一篇《泉水和河水》——泉水到了河里,許多朋友歡迎他。太陽光拍拍他的背。白鵝到河里看他。小魚和他一同玩。又有不少的花草,都對他點頭。泉水說:“這里好朋友很多,我在這里住一下吧。”醉人的友情,難道不是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這是一本有深厚影響的書。
試想當時的社會,結束了帝制,廢除了八股。國語課本里童趣盎然,清新可人。寫居家、處世、治事,反映身邊人、眼下事、常人心。不呼口號,不做繁瑣,通俗純真,卻涵蓋仁義禮智信、邏輯方法和思維。
2010去世的中國著名出版家范用(中宣部出版委員會科長),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副社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第一、二屆理事,曾策劃出版了巴金的《隨想錄》《傅雷家書》;曾創辦了《讀書》《新華文摘》,也是讀著這樣的國語課文成長起來的,而且他最高學歷就是小學。范用生前曾經說過他要不斷地回到他的小學時代,因為那里有他全部的精神裝備。當代中國知名知識分子傅國涌也十分肯定小學教育對人一生的作用:“其實很多老先生在他們的回憶文章或交談中告訴我,對他影響最大的其實不是大學教育,而是中學教育甚至是小學教育。”
這更是一本值得教育者思考的書。
長期以來,國內中小學教科書、教學標準、教學要求統一化,更多的是向學生灌輸意識形態觀念。有人概括現在教科書的四個缺失: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事實的缺失,應該說出了很多拿書教、用書學的人的心聲。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啟蒙,啟蒙不在于有多難、多深,而在于多大程度上能貼近孩子、感染孩子、啟發孩子、引導孩子,培養愛美的、愛生活的、愛學習的、愛探索的快樂真誠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應該學習通過語言文字感受自然的神奇、歷史社會的深邃和未解之謎的神秘。
語文應該給孩子高飛的翅膀。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再這樣——名次比山高,快樂像稀有金屬;眼鏡比磚厚,體質比紙還薄;脾氣猛如虎,勇氣怯如鼠;性格逆反,性情寡淡;計算力超強,想象力貧弱。而是成為真正快樂和生動的一個個個體,真正勃發和創新的一代“真”人。我們的語文課本編寫,大有作為,《開明國語課本》大有啟發意義。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龍城天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