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蒙市、縣教研員周翠翠、李成斌兩位老師的指導,有幸代表吉安市參加江西省2011年“贛教杯”歷史教學大賽,使我受益匪淺。參加這次比賽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不是獲得一等獎,而是比賽的經歷對我內在素養的提升,這次比賽的感受對我未來的影響。
一、校長參賽的風險與意義
很多校長不會參加這樣的教學比賽,不愿與普通教師站在一個平臺上競爭,因為這樣會冒風險,比贏了普通教師應該,因為你是校長;沒有比贏普通教師沒面子,還說是校長呢。所以,我參加這樣的比賽是冒著一定風險的,但我認為這樣的風險應該冒。校長不應該只是管理者,而更應該成為教學能手,成為一個學校乃至一個縣的教學帶頭人,也就應該經常深入課堂教學。必要時不妨參加一些省、市級的教學比賽,以檢驗和提升自己的教學功底。校長參賽還有一種意義就是引導。校長參賽不但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還能鼓勵一線教師培養自身的競爭力和走出去的意識。
二、參賽可以歷練教學能力
執教近二十年,參加市里的教學比賽多次。上一次是在吉水舉行的全市歷史課比賽。當時也為一等獎,影響也很好。但相對這次來說還是這次成熟,因為這次是在上次比賽的基礎上總結完善和提升的。我上次比賽完回校后,全面反思了參賽過程,對比自己與其他參賽教師的狀況,找出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長處,學習一些教學理論,反復實踐和歷練。
這次比賽就是在前一次比賽的基礎上,經過總結完善提升后,再經過修改、融合出來的。
一次次比賽,一次次歷練,一次比一次提升,例如,這次教學比賽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板塊:現場了解學情、命題、寫教學案、說課,全方位地考查參賽者的能力。需要教師運用教育心理學去與學生交談,敏銳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又要教師在規定時間內解讀教材,寫出教學案,還要在一定時間內命制兩套試題,然后將自己對教材的解讀、對學情了解,向評委展示(說課)。每一個比賽環節都是對我們參賽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都是對我們教學能力的提升。所以,自著手參加全市教學比賽到省里的比賽,我基本上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一直處在思考、學習、思考的過程中,比賽結束,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收獲,使我全面了解了說課的內容要求等。
三、比賽課對平時上課的指導作用
有人認為比賽課是作秀,對平時的教學起不到指導作用。我認為不完全正確,比賽課確實是歷經多人的智慧及反復打磨。例如,這次比賽在參加全市比賽前,縣教研員將他對說課的理解和經驗都給了我,我再反復學習理解準備。全市比賽后,代表吉安市參加全省比賽時,市教研室周老師又反復指導。這樣的比賽課有一定的價值,且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標桿意義。因此,在平時的上課中,一線教師要努力向“比賽課”看齊。
(作者單位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