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顧名思義就是激發、勉勵的意思。鼓勵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為實現某一目標而正確行動的教育過程。鼓勵使學生在表揚中找到自信,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實現自我的發展和完善,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是我們提倡的一種教育方法。在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某件事做得好而以言語鼓勵,鼓勵學生加油、努力,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卻具有極大的激勵性,效果很明顯,尤其對幼兒、中小學生很有效。言語鼓勵一般不發獎品,成本很低,教師不必吝嗇贊美之詞。下面就來談談我在教學中運用鼓勵的一些親身體驗吧。
今年,我接了一個新班,雖說是小學六年級了,但對于民族地區的學生來說,換了一個老師,就像重新認識一張白紙。我第一天走進教室上課,學生用好奇的眼光看著我。我跟他們進行短暫的交談之后,就開始上課了。我講的課文是《山中訪友》,當我需要學生和我互動的時候,沒有人發言,沒有人舉手,整個教室鴉雀無聲,好像教室里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我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了,這樣的事情還是第一次遇到。我靜靜地沉思了一分鐘,“鼓勵”一詞涌上心頭,我要鼓勵他們舉手。我說:“你們說錯了也不要緊,要大膽地說出來,老師才知道你是怎樣想的?”我試著把句子的意思分析給學生聽,然后學生起來說“是”或者“不是”。當他們說出“是”的時候,我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請他們說說“是”的原因;當他們說出“不是”的時候,我再次向他們豎起大拇指,請他們說說“不是”的理由。雖然說話結結巴巴的,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把話說完整,但是能夠開口說話已經很了不起了。短短的40分鐘就這樣結束了,下課時,我給學生送上一個滿意的微笑,希望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表現得更出色。
在與學生相處了兩周后,我在我們班上“口語交際”課。我像往常一樣準備好了圖片、錄音,以及要和學生討論的話題。我想,只要充分地準備,就能上好一堂課,但結果并沒有如愿以償,你聽我細細道來。這次口語交際有三個話題,我把第一個話題作為例子,與學生分享大自然的快樂。我給學生看了許多照片:植物的、動物的、高山、流水、小橋……我以為學生看了會七嘴八舌地說個不停,結果不是這樣的,學生看完后,只是靜靜地坐著。讓我有些納悶了,是我沒有把要求講清楚?還是我帶來的照片不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我想原因不在這里,他們需要鼓勵,只是沒有開口說話的勇氣。我對學生說:“今天,老師帶來的照片好看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好看。”“這么好看的照片,不用你們優美的語言說一說,是不是太遺憾了?有沒有那位同學大膽地來講述一下,你是大自然中的那一員?”學生只是笑一笑,他們的這一笑給了我信心。我相信通過我的鼓勵學生會上好口語交際課的。我說:“老師和你們的小伙伴都想知道你的想法,你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于是,有一部分學生開始與他的同桌進行對話了,學生開始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接著他們自己推薦同學在全班交流。我想我今天的“口語交際”課應該是比較成功的。
由此可見,鼓勵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學生有進步,要給他鼓勵;一次作業做好了,要給他鼓勵;后進生有一點點進步更要給他鼓勵。老師們不要吝嗇你那句鼓勵的話,也許你的那句鼓勵會改變學生一生的命運。
(作者單位 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河口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