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格來說,我們這個中國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就在于,從軸心時代開始,甚至從更早的商周時代,從《周易》開始形成之際,我們的文化并不追求真假的絕對區分,而是以吉兇禍福、喜樂傷亂,作為事件的判詞!請注意這個差別并非文明的高低,而是某種生命沖動或者價值選擇的差異,是面對自然災變的頻繁等所萌發的回應方式。而且,追求真善美并非就可以得到幸福快樂,如同康德對道德的思考,不得不最終假定一個上帝來確保“德福一致”,以免生前保持道德律的善人們的不幸福,在靈魂不死的前提下確保死后的補償,因此有了天國的幻像與地獄的恐嚇。但是,中國文化的俗樂與喜感特色,需要在此生此世就獲得幸福。
不追求真實,就導致中國藝術與科學等在傳統中,從臨摹到仿制之間并沒有嚴格區分,也沒有多少道德焦慮,張大千就可以一直出老千,大師讓學生門人代筆就不是問題,反正我是知道真假的,你們也應該能夠看出真假,如果你真是大家,能夠識別我的手筆的話!因此,真假的區分從來都不重要,時間久了,假的東西也成為古董,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歷史本身就是藏污納垢的所在。因此,中國文化的魅力在于:“假亦真來真亦假,真亦假來假亦真。”這來自于最后一部古代小說《紅樓夢》的第一回以及第五回,曹雪芹借助于甄士隱與賈寶玉說出了一對太虛幻境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就出現了一個異常奇怪的“贗品邏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即不真,假亦不假——如果你承認這個贗品的邏輯,即一切都是贗品,只是贗品中層次的差別而已,并沒有真假的問題,而是贗品內部的認可的程度問題,你就難以自拔,你就走不出這個怪圈。而且,你如果在其中還能渾水摸魚,還能人情練達,悠游從容的話,在中國,你一定是一個通達的大能人,一個操作的高手!盡管死后可能無人知曉你,因為你可能也是假的,并不存在的,你可能是贗品中的贗品。
這個贗品邏輯的展開,其實是異常藝術的,因為藝術總是與制作、虛構與虛假相關,正是因為有著藝術品,才出現了模仿藝術品的贗品,而藝術品如果來自于對現實或者某個理念的模仿,藝術品難道不也是贗品了?當藝術或者藝術品市場整個被贗品所充滿,也并不奇怪的。甚至當西方在上世紀出現杜尚的現存品(ready-made),把一個現存的小便器當做藝術品,這是贗品還是藝術品?藝術品自身的規定性與界限何在?這已經是一個天大的問題了!如果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圖像的超現實世界,現實在模仿復制我們的圖像,哪里還有客觀的所謂真實?贗品也許已經不是贗品了!或者,一切皆贗品!
中國人能夠把如戲的人生做成藝術,把整個生活世界都做成贗品一般的成熟、好看、亮堂,而且是以當前最好的工藝技術做成(你說也沒有技術含量?),那才是境界!
因此,“贗品”竟然也是有著層層“境界”之操練的,并非那么沒有“技術”的:
1,當一個人說:我能夠把假的說成真的,操作為真的,那可是本事——如同傳統的“指鹿為馬”,這是權力的強暴,或者“狡詐”的伎倆所指——這僅僅是贗品哲學的第一重境界而已。去年那幅徐悲鴻給太太畫的一張人體寫實,在一個拍賣行拍出億元天價,后來被證明是1980年代的美院學生所畫。其實呢,拍賣行早就知道是假的,是自己在炒作,你們的所謂新大陸一般的發現其實并沒有什么真實價值,其實也并沒有買家,僅僅是為了炒作拍賣行自身而已。你揭發出來,讓這個拍賣行再次出名了,僅僅只有名義價值而已,“虛名價值”而已,既不是使用價值(傭金等),也沒有交換價值(并沒有什么成交,僅僅是假拍),更沒有象征價值(明知是贗品,并不要求成交,否則還有意外風險),只有虛名價值,我這個拍賣行出名了。這不損害拍賣行自身形象嗎?不,形象僅僅是形象,好的形象與壞的形象都是形象,關鍵是你的虛名有多大!
2,當一個人說:我能夠把真的說成假的,而且所有人都相信,最后連真的擁有者也認為自己真的東西是假的,那才是本事——如同趙本山的賣拐,這是“欺騙”的手法——這是第二重境界,因為把假的說成真的還是容易的,而要把一個真正的東西最后徹底當做假的對待了,而且不被翻案,那所需要的本事更大——在當前中國藝術界,一個好的藝術家的作品,可能是偉大的作品,因為沒有真正地自我評估以及被藝術評論界所注意,而被當做不重要作品看待,導致藝術家去模仿那些贗品,把自己的創作向著行活與贗品去發展,導致創造力的消失,在當前中國到處都是,這尤其是那些批評家與策展人所謂的“進入歷史的虛假誘惑”?;蛘咭驗槟硞€基金會的操作,本來是好作品,有前途的藝術家,因為商品經濟的炒作,最后讓這個本來還有前途的作品與藝術家,因為還沒有充分完善,在中途就炒作為高價,不再有發展的可能性。這是一種變相的作假,把藝術品最終做成贗品,才可能通行。
3,當一個人說:我能夠把假的直接公開說成是假的,明明都知道是假的,但是你們不得不當做真的,那才是真本事。所有人心知肚明都是假的,但是卻被當做真的看待,而且最后就真的成為真的了!你說怪不怪,把真的說成假的,那有些無聊或者最終是行騙到手,但是把一個明明假的東西最后還是當做假的,但是表面上卻又是真的,而且竟然大伙都接受,即是真也是假,而且假的是真的!這就是“詭詐”了!——當中國這個社會,所謂的熱錢過多流向藝術品時,明明知道是假貨,但是在公開拍賣,有著所謂證書的見證下,錢還是錢,反正是錢,偽幣也是錢!而且可以再次進入拍賣市場,讓偽幣進入流通,只要能夠流通,也還是有著價值。我們的這個國家已經進入了偽幣時代。這是所謂“泡沫經濟”的另一個更為準確的說法。這也是因為,在這個后現代藝術時代,現存品打破了藝術的邊界,何為藝術品本身已經成為問題。還有隨著歷史的壓縮與疊加,考古挖掘的那些文物價值的作品,在當時并不是藝術品,就是仿制的贗品,但隨著時間的加入,也成為藝術品了。
4,當一個人說:我真的認為這是真的,盡管你們認為這是假的,但是我作為權威,幾十年的修為,就認為這個假的是真的,如同“文革”,我們這些知識分子(可是有知識的人?。┦钦娴南嘈蓬I袖與偶像,他并不欺騙我們,我們是真的發自內心,通過反思,而相信這是真的。盡管,可惜,很不幸,最終還是假的——這個是最高境界,但,這是境界嗎?這已經不是詭詐了,簡直是“魔道”!贗品的魅力或者拜物教在于:我們中魔了!當一個時代,當一個文化總體上都如此把假的當做真的,而且就是信以為真,堅信不疑,那是誰的能耐?我們到哪里捉鬼,我們都成為了鬼!這是某種被動的命運?是無法擺脫的厄運?我們都被動地陷入了這個迷宮,并沒有誰在欺騙誰,但是我們都“被”迷惑了!如同這次漢代玉凳的事件,76歲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周南泉這位老先生,堅定認為玉凳是撼世國寶,就是真的,自己真的并沒有收取鑒定好處費。這個天價國寶已經被指明是當下偽造,如同之前已經明確揭穿的“金縷玉衣”是當代仿作,炒作之后以便到銀行抵押,以此行騙,就是一個偽幣換取偽幣的游戲。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成為一個贗品縱橫的天下,如何不進入贗品的資本邏輯?如何穿越這個贗品的迷宮世界,克制我們膚淺的樂感,回到個體當下的生命?如何回到并不造作的自然性?這是這個時代也許唯一值得思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