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作文教學 真情實感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A-
0033-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深知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總是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給學生形式多樣的寫作方法,可學生寫出來的好文章卻為數不多。
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缺乏個性的表達,缺乏真情實感的抒寫,假話、空話、套話太多。不少教師依然喜歡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提出高標準、嚴要求,要求學生作文時“立意要高,要有意義”,“想象科學,合乎邏輯”,“語言生動,注重修辭手法的運用”,結果部分學生亂套用文章,亂模仿文章,寫出了缺乏真情實感的作文。真情實感是作文的生命。那么,教師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說真話、實話、真心話,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引導。
一、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應當在作文課上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氣氛,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鼓勵他們創造想象,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交流,營造民主、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這不僅能讓學生主動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而且能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上想說話,說真話,大膽地敞開自己的心扉。
例如,為了讓學生對活動有更深刻的體驗,筆者先讓學生進行一次有趣的“貼鼻子”游戲。在兩位同學做完游戲之后,筆者正準備引導學生回憶游戲過程,沒想到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們想請你也來給小丑貼個鼻子,好嗎?”筆者只好被他們蒙住眼睛,完成了一次難忘的貼鼻子游戲。寫作文時,全班大部分同學寫的都是筆者貼鼻子的經過。
由此可見,教師在作文課上要注意師生心靈的溝通,增進師生的相互了解,營造民主、寬松、和諧、溫馨的課堂氛圍,以調動學生習作的欲望,促進其提高習作水平。
二、挖掘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豐富多彩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向生活要素材,還要鼓勵家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出去走走,見見世面。只有對生活有了真切的體驗,寫作的素材才能逐步增加。其實,生活中的素材隨處可見,只是孩子們年齡尚小,不善于發現素材罷了。
例如,同學們春游時看到的美麗的泰興公園,不僅是大人們休閑娛樂之處,也可以作為孩子們筆下最美的景點之一;在學完“動物”這一單元后,要求學生模仿《變色龍》的寫法,描寫一種動物,校內小河里的紅鯉魚又成了孩子們觀察的目標;為了讓孩子們養成幫父母做家務事的習慣,筆者布置他們在家做了一次煎雞蛋的實踐活動,孩子們寫出的活動后的感悟感人至深;夾珠珠、木頭人、扳手腕等游戲,既讓孩子們體驗了游戲的快樂,又為習作積累了不少的素材。
三、巧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機制
在每一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有被承認、被肯定的欲望。因知識、經驗等方面所限,一個孩子冥思苦想寫出來的文章在成人看來,仍然會有諸多的毛病。如果辛苦寫成的文章換來的是老師的指責和否定,那么學生必然失去興趣和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盡可能地找出學生文中的閃光點,給予真誠恰當的肯定,用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誘發創作的動力,并用激勵性語言寫下評語,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要盡量發掘學生的優點,學生每運用一個新詞、好句,表達一個準確的比喻,流露出一份真摯情意,產生一個獨特觀點,都應該予以鼓勵。在批改時,對學生富有個性化的語句都畫上表揚符號。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師賞識,自然而然就會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在每一次習作中感受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提高寫作的興趣。
四、發揮榜樣的作用
小學生都有模仿的天性,那些在他們眼中有意義的,能夠增強他們自尊心的行為,他們都樂意模仿。習作時,筆者常拿班上寫得較好的學生作文念給大家聽,對于自己熟悉的人物,他們更容易接受。平時,筆者注意收集學生寫得較好的作品,讓他們大膽投稿,結果班上一名學生寫的作文發表在??兑淮t》上,這給全班學生一個很大的觸動和鼓勵。于是,很多學生的筆更勤了,優秀作品不斷出現,《愛就這么簡單》、《智嫦娥勇斗惡逢蒙》、《一次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等作品相繼在各級各類征文大賽上獲獎。筆者還將平時作文和日記中優秀的文章打印后編成班刊,看見自己的文章入選,學生的習作欲望更強了,興趣也更濃了。
總之,作文教學應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進行,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調動、保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努力創造一種寬松的氛圍,放低評價標準,給予正確的引導,這樣學生才會表達出真情實感。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