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數學質量 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A-0044-01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當前課改的一大熱點問題。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與課堂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運用“四大妙法”,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方法一:注重課前預習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認為數學不必課前預習,越神秘越好,這樣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興趣,吸引注意力。殊不知此種認識有失偏頗。因為通過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及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樣在教學新課時,學生是帶著問題來上課的,指向明確,就會特別注意,效果就會特別好。而對那些通過預習仍似懂非懂的內容,通過課堂的學習,就會加深理解。所以說課前預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方法二:精心備課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也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案是教師備課形成的成果。好的教案是實現高效數學課堂的基礎。
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自流、雜亂無章的。高效是建立在有效的基礎之上的,高效課堂就是從有效的備課開始的,而備課要做到“六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具、備練習。備課越充分、教案設計越詳細、越科學合理,課堂上就會減少“損耗”,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越高。
方法三:構建“趣”“活”課堂
1.趣。大家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版《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你的教學有趣,就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老師的引領下,不知疲倦地去探求新知,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節課結束了,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說:“啊!這節課怎么過得這么快。”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我認為首先應該注意創設有趣的課堂教學情境,做到課伊始趣即生。例如,2002年我校陳榮鳳老師到省里參加課堂教學大賽榮獲一等獎的《節約能源》一課。上課時,師生角色轉換,師說:“同學們,我是《中國環境報》福安記者站的特約記者,你們是嘉賓,現在我們一起來錄制一組節目好嗎?”生:“好。”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了。接著讓學生觀看一組聲像并茂的資料。學生的熱情空前高漲,發表見解,收集資料,評選節水標兵,設計節水方案。整節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課堂氣氛活躍,其樂融融。
其次,要使課堂有趣,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內容就在身邊,很熟悉。這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
第三,上課時,適當使用一些幽默性的語言,讓學生感到趣味橫生、意味無窮。
2.活。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不能是一個沉悶的、呆板的教學過程。如果教學過程是教師“一言堂”,那只會抑制學生的思維,削弱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就會出現講話、做小動作、睡覺等不良現象。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就要考慮采用哪些方法,使課堂“活”起來。
方法四:講究實、新
1.實。課堂教學既要講究趣,更要注重實。如果說趣是花的話,那么實就是果。因為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目的就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例如,我校張清老師教學“圓柱和球”時,在課的設計上既講究趣又注重實,課堂上先讓學生通過眼睛觀察、動手操作,引發思考,從而掌握圓柱和球的特征。
2.新。要使課堂教學有效,一定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給課堂注入新的內涵、新的活力;只有創新才能讓課堂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如果課堂教學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天天都是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式,學生不厭煩才怪。學生厭煩了,哪來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因此,我們的教學一定要不斷地創新,變著法子,讓學生喜歡上我們的課。
總而言之,要想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就必須多想“法子”。筆者歸納的“四法”,若對教師有幫助,也就達到寫本文的目的了。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