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語文 互動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A-0062-02
我們經常可以遇見這種情況,有的課堂,學生們都能夠集中精神去學習,然而有的教師在課堂激情投入,學生卻毫無興趣。其中原因,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有問題,使得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小學教育一直以來都強調師生溝通的重要性,然而,現實中部分教師沒有將此真正落到實處。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無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來說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先成為一名學生的“貼心教師”。不僅是師生間的溝通,還有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
語文學習是一個知識累積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培養文學素養的過程,對學生的作用不僅是語文知識上的完善,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同樣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讀書可以明智,更可以陶冶情操。下面筆者就師生溝通和學生互動兩方面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出一些建議。
一、師生互動,讓心“零距離”
小學生作為一個剛剛步入學習殿堂、接觸知識的群體,他們的心智都還很稚嫩。教師唯有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引導他們正確的走向,才能讓他們在人生的起始階段不至于行差踏錯,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先做人,后做事”不僅僅是一個先后和重要程度的關系,更說明了一點,即完善了自己的為人,做事也自然更容易成功。小學生的教育也同樣如此,“先溝通,后教學”,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達到心靈的“零距離”了,還需要擔心學生會不愿意跟你學嗎?顯而易見,這種心靈的契合,不僅僅有助于孩子們的思想塑造,對他們的學習,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是不會忽視心靈溝通的重要性,而僅僅注重知識灌輸的。心靈溝通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個“家”
小學生的紀律意識普遍不強,只有通過長期監督、嚴格管理,才能夠將他們塑造得更好。然而,管理僅僅是一種手段,孩子們卻是一個溫暖的小群體,他們有著豐富多樣的性格。用機械的“管理”去駕馭豐富的天性,又怎么能完全成功?完全的機械管理,只會觸動孩子們的逆反,甚至造成他們的厭學情緒。任何忽視了心靈溝通的教育,都將寸步難行。經過機械的管理,班級的紀律的確有了起色,然而學生們卻不愛和老師說話了,師生感情很淡。現代教育應當是培養學生“先為人處世,后求知發展”,教師教育也應當是“先溝通,后教學”,讓班級工作由淺入深,從外在管理走向孩子們的心靈溝通,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感情的人性化集體,讓班級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
教師對學生們的行為、變化,都應當細心觀察,用心呵護。例如,當學生感冒的時候,我們可以充滿愛意地撫摸他們的額頭,看看是否發燒得很嚴重;當有學生調皮,愛搞小動作時,我們可以單獨找他們說:“你真是個小搗蛋,咱們班現在紀律很不錯,老師可不希望有人再搗亂打亂秩序,以后你來監督,再有這類情況你就偷偷告訴我怎么樣?”當學生們吵架的時候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溫馨的家,班級也是一個溫馨的團體,老師希望你們能夠隨時想到我們是一個團體,是一家人,要關心、愛護對方。”不同的教育方式,取得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優秀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心靈的溝通之上。教師應少一點機械的管理,多一點溫馨,與學生的心“零距離”,建立一個“家”。
(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人不能脫離群體而獨自存在,每個人都有交往的需要,需要友誼,在朋友面前,我們可以不用顧忌,大聲傾訴。班級既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家”,那么現在我們就需要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課下多和學生聊天,多聽聽他們的高興事兒、苦惱事兒,放下教師的威嚴架子,高興他們所高興的,難受他們所難受的。久而久之,讓他們感覺到,我們能夠理解他們,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達到心靈的共鳴。教師要用朋友的熱情去溫暖他們,孩子們是最簡單和純潔的,善意的一個微笑,肯定的一個贊揚,失意時的一個安慰,節日的一個禮物,就能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愛和關心,和我們成為貼心的朋友。這樣,再深的鴻溝都將被填平,班級這個“家”充滿了愛和友誼,心靈的溝通也將更加容易,從而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二、學生互動的具體做法
(一)小組形式
小學生處在一個競爭和好勝心都比較強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利用他們的好勝心理,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競爭。組內成員通過相互討論研究,完成對問題的良好解決;小組之間則利用小學生的競爭心理,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展開競爭,讓學生形成一種主動學習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實現小組之間的互動。
如在《木蘭從軍》一文中提到木蘭說服了家人,女扮男裝開始替父從軍,然而文章仍然有許多留白的地方,例如木蘭如何說服家人的?家人如何阻止木蘭的?木蘭分別對父親怎么說的?對弟弟怎么說的?等等。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留白部分展開大膽想象,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完善整個《木蘭從軍》中說服家人的對話情境,再促進小組間的競爭,看哪個小組能夠想象得更符合實際情況和形象生動。這種教學方式在實現學生之間互動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二)辯論形式
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我們可以讓班級學生分為兩個部分,讓他們針對課文中有爭議的部分展開辯論,不僅以此幫助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以此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研究興趣,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
對小學的孩子們來說,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而更多是正確思想的塑造、引導。優秀的教育,都是建立在心靈的溝通之上。成功的教育往往取決于多種因素,心靈溝通的方式卻可以說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無論是對孩子的學習,還是對他們存在問題的及時發現,這種教育方式都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有了互動,有了心靈的契合,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育。另外,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競爭學習,這些都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這就需要教師們能夠在充實自身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責編 黃鴻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