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 結課 藝術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A-0083-01
一節成功的課,不僅要有好的導入、成功的教學過程,同時也要重視結課的藝術。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結課的藝術呢?
一、“省略號”型結課——余味猶濃
數學課可以結束,但孩子們的學習不應結束,課堂是有限的,但孩子們的學習是無限的。省略號式結課方法,就是要通過結課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把學習和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外更廣闊的空間,實現知識的不斷延伸和拓展。要實現這樣的結課目標,就需要教師發揮教學智慧、提高教學技巧,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開放式的課堂小結,使學生在結課過程中,感覺到余味猶濃,欲罷不能,產生主動學習的意愿。
例如,教學《加法交換律》一課,在小結過程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掌握“在加法算式中加數位置變換,和不變”的規律,我讓同學們嘗試下面的加法計算:
63+55+37=125+46+75=
43+59+1=22+79+78=
我告訴同學們,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很多同學都采用按順序一個個相加最后得出結果,但是也有的同學先把能湊整的加數相加,這樣計算的過程就簡單多了,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對這種敢于大膽創新的行為給予積極的肯定,但是我還要求他們去檢驗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正確的。大家通過檢驗,證明了這種簡便方法是正確的。
于是,我乘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了深化,指導孩子們得出結論:在三個加數連續相加的算式中,改變各個加數的位置,和不改變。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的小結,有效地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并不斷延伸拓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感嘆號”型結課——趣味無窮
小學生學習的熱情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上的,學生因快樂而喜歡上學習。在課將結束之際,孩子們已經是精神疲憊了,但教師如果能采用有趣味的結課方式,將會給同學們留下意猶未盡的感覺。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我創設了以下游戲作為課堂的小結:
1.為更好地掌握長方體的面的關系,我指導孩子們做“玩轉太極掌”游戲:全體同學站在座位前閉眼,設想長方體的樣子,伸出雙手,將手掌掌面相對,如抱太極球。由老師喊出一組相對的面,同學們就抱住相應的兩個面,看誰又快有準確地做出動作。
2.為掌握長方體的12條棱,并形成空間概念,我指導孩子們玩“彈指神通”游戲:同桌兩位同學為一組,每人分別伸出兩手食指,一起把長方體的相對的四條棱演示出來。游戲開始,老師喊出相應位置的棱,同學們開始合作演示,看哪組做得又快又標準。
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們把長方體的面和棱的形象深深地映入腦海中了,直到下課,同學們還覺得意猶未盡。這樣的課堂,學生獲得了開心的體驗,直到下課仍然保持著很濃的學習興趣。
三、“問號”型結課——思考無垠
教師在結課中,還可以留下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或讓學生主動產生問題,以激發他們自我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我是這樣結課的:
1.課件展示第一幅圖:人在樓梯上往上走,走得很輕松。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片上的數學知識。孩子們結合本課知識,指出圖中樓梯形成的角,大概是30度。以此讓孩子們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到處都存在。
2.展示第二幅圖:把樓梯做成20度或10度,會出現什么情況?同學們思考分析,好處是走起來更省力,缺點是樓梯要占很多的空間。
3.展示第三幅圖:風景區中的近乎垂直的登山臺階。我讓孩子們說說這樣的登山臺階有什么特點。學生一般能說出太危險,很難走,要緊緊拉住欄桿等。從中感受到角度太大的階梯在生活中使用存在的危險。
在這樣的課中,教師通過把課堂上的知識,向課外、生活中延伸,把生活的大課堂開辟為學生主動探究的課堂。通過結課啟發孩子們主動觀察、思考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
總之,課無定律,結課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結課方式,以激發孩子們更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去主動探究知識。
(責編 羅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