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托班 主題墻 創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A-0090-01
隨著幼教改革不斷深入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的進一步貫徹,幼兒園環境的育人功能也越來越受重視。如何通過創設并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筆者在實踐中嘗試讓托班幼兒參與墻面裝飾,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初的想法源于一項閱讀活動。午餐前,照例是孩子們閱讀《嬰兒畫報》時間,這次我們讀的書名是《熊媽媽的果園》,畫面上誘人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故事中母子間的溫情及豐收的喜悅強烈地感染著幼兒,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再讀這個故事。看到孩子們熱切的眼神,想到班上的主題墻還空著,我想,能不能讓托班的孩子通過手工制作來展現自己對“豐收”的理解和體驗呢?
于是,我將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到空白的墻面上,和他們一起商量,確定壁面內容并設計格局。結果,大家一致贊成,畫面上要有熊媽媽、熊寶寶、水果車,還要有許許多多的水果,孩子們給這面墻取名為《熊媽媽和熊寶寶運水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學習了如何發表自己見解、參與大家的討論、制訂計劃及決策等。
計劃的實施更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創新的過程。
水果車中有哪些水果?托班的孩子們回家后仔細觀察了家里的水果,并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見到水果的顏色、形狀、味道。在園外散步時,我們特意去了附近的水果超市,認識了幾種不常見的水果。
接下來,開始制作水果車里的水果了。這項任務艱巨,我自告奮勇承擔了主要任務。在這段時間里,我發現幾個女孩子主動到美工區試著粘貼葡萄,但貼得零零散散,于是我在圖書角投放了一些關于葡萄的圖書和圖片。這幾個孩子發現了這些圖書,經常來翻閱并想重新擺弄她們的葡萄圖片。我參與到她們的活動中,將她們的部分作品粘貼到了她們認為合適的位置。我們的行動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興趣,喜歡粘貼的小朋友陸續粘貼香蕉、蘋果等圖片,喜歡涂色的孩子則給西瓜、梨子、桃子等水果圖片涂色。
因為絕大部分孩子對顏色的漸變及搭配了解不夠,所以我請班上的園園媽媽下載了一些帶條紋的西瓜、上淺下深的紅色桃子等圖片。通過反復嘗試,孩子們做出了讓他們自己滿意的作品。
怎樣讓熊媽媽的裙子更漂亮呢?我準備了彩色皺紋紙,剪成大小適宜的小塊,孩子們就將紙塊搓成小球來點綴熊媽媽的衣裙。
怎樣讓熊寶寶打扮得更可愛呢?我準備了生宣紙及紅、黃、藍等彩色墨水,讓孩子們用小勺舀彩色墨水往生宣紙上倒,要求孩子們等顏色洇開后再染第二種顏色,再用染好后的紙剪成熊寶寶的衣服和帽子。
該把熊媽媽與熊寶寶拼貼成一個完整的圖像了。孩子們和我一起擺弄著兩只熊的五官及動態。當我們一起把熊媽媽和熊寶寶拼貼出來時,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要給熊媽媽手里挽上一條長長的拉車的繩子!我將皺紋紙剪成長條,孩子們捏住紙的兩頭一擰就成了,擰好的紙編成小辮子,就成了五彩斑斕的彩繩。
熊寶寶身后的腳印怎么做?我準備了大張白紙,將顏色放入托盤,根據需要把白紙劃分區域,讓“熊寶寶”把腳掌蘸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印腳印,等腳印干了以后,再剪下,把它們貼在熊寶寶的身后。
經過兩個星期的共同努力,我們的主題墻布置活動接近了尾聲。此時,小朋友丁丁又提出要添上幾只小鳥,大家表示贊同,并進行拼貼比賽。經過一番努力,幾只形態可愛的小鳥飛上天空。
欣賞著自己的主題墻,孩子們又興奮又自豪。而我也再一次感悟到,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孩子再小也可以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責編 黃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