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班級氛圍會促進學生的正常發展,管理得好,就會如萬物復蘇、沐浴春風一般,集體會形成一種合力,相互幫助協作,每個人都會盡其所能發揮最大潛力,為班級多做好事,做實事。因此,在班級管理上,我有意識地、不斷地將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等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班級管理方法和教育模式。
我在教育管理中始終是“以愛動其心,以言導其行”,用愛的教育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用嚴格的要求去指導他們的行動。下面我就談談我在班級管理上的一些方法,希望和同行共勉。
一、細心關注,鑄造真人
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是四大支柱的關鍵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學會做人,它是我們每個教師要面對的問題。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什么是真人呢?“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樣的人的確是一個真人,這樣的人更是社會需要的人。但是面對小學的孩子,他們的行為習慣需要規范,需要引導,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引導他們成為將來社會的真人呢?
我們實驗學校六年級剛剛分了班級,有一個學生叫韓秦鑫的男孩子,這個孩子聰明、陽光、帥氣,美中不足的是在跟別人說話時夸張的肢體動作,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畢恭畢敬、點頭哈腰的,失去了一個堂堂男兒的風度。
做人最起碼的是言談舉止要得體,我得矯正他!直言不行,還得選擇時機,不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恰好一次他收了小組的作業來交給我,他雙手遞給我,彎腰弓背地說:“老師給您,這是我們小組的作業。”時機來了,接過作業,我說道:“秦鑫,你很陽光,很帥氣,很懂禮貌……”當我一說他陽光、帥氣時,他滿臉的自豪,嘴角處顯露出難以掩飾的開心。看著他開心的笑臉我接著說:“但是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你想聽聽嗎?”一聽提建議,這孩子的眼睛“刷”一下子瞪大,本來笑瞇瞇的眼睛轉眼間放大多少倍,緊緊盯著我。我繼續說:“我們中國人不屈的是脊梁,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挽起高山大海的氣魄。老師很希望你也能挺起胸膛做事,不再有過多的肢體動作,你說可以嗎?只要你改正了,你將會更帥氣。”此刻,這孩子的臉由驚恐變得很燦爛,完后我讓他重新遞交了一次作業。從此以后,這個學生很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變得大方得體多了。
二、尊重學生,呵護成長
每個學生的人格尊嚴是平等的,教師要像一個真正的朋友一樣,重視他,欣賞他,去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被尊重是每個人內心的需要,也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如果說理解學生是教育的前提,那么尊重學生則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這種尊重便是愛!
愛需要打動,一個不愛老師的孩子,他是不會聽老師的話、聽老師的課的,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孩子因為喜歡老師,就喜歡他的課;因為喜歡老師,就聽老師的話。所以,我們必須打動孩子,要用我們的睿智去觀察,擇時打動他。光打動還不行,還必須有嚴格的要求,兩者相輔相成。
(作者單位 河北省藁城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