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學生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親其師’,繼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教師的愛就是師魂,是師德最好的體現。教師不能以狹隘的個人私情或好惡去對待學生,而應全面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一、給后進生更多的“偏愛”
后進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時,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形成某種異常心理: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光用批評和處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須對他們傾注愛心,十分尊重他們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他們,要用愛心融化后進生冰凍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橋梁。
在一個合格的教師眼中,學生是一樣的,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習慣、愛好、性格等方面的差異。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不僅不嫌棄、不歧視,而且要多加愛護,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不斷地給中等生加油、打氣
聽話、穩重、學習態度端正、各種任務都能完成的中等生,他們在班里沉默寡言,不愿出頭冒尖,成績一般,他們怕出錯,怕丟面子,內心卻又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他們對批評有著特別的敏感,一旦看見老師的臉往下沉,馬上就會感到恐懼,從而更加嚴密地把自己封閉起來。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找出他們的閃光點,鼓勵他們,而不輕易地指責、批評他們,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其次,幫助他們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保持積極的心態。對于中等生,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在學習以外的生活中發揮自己的長處,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為集體服務的過程中表現自己的才干,使他們的素質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常給優生敲響警鐘
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學習成績好而又特別聰明,又能幫老師忙的學生。由于老師對他們信任太多,可能會滋生他們在同學面前專橫的心理:不管是對是錯總讓同學們聽他的,只管別人不管自己,上課也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針對這種自以為是的表現,教師應嚴中有愛,嚴厲地指出這些同學身上的問題,使他們認識到,作為老師喜歡的學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起帶頭作用,只有這樣,在同學中才會有威信,才能管住別人,別人才服從你的管理。
有耕耘就會有收獲。“僅有愛是不夠的,要想贏得學生的心,還需要理解、溝通。讓冰山消融,僅有烈火是不夠的,教師要用現代教育觀念武裝自己,校正愛的準星,提升愛的層次,愛的天地才會繁星滿天,照亮孩子的心靈。”
總之,只有愛學生,才能育好人。有了愛學生的思想,教師才能夠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才能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作者單位 楊雪:吉林省東豐縣大陽中心小學 李楊:吉林省東豐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