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是教育對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高中學困生因受到青春期、情感生活、動機、家庭環(huán)境等多方面影響,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通過培養(yǎng)其自信心、興趣,引導其積極交往,正確認識挫折,幫助家長掌握科學教養(yǎng)等途徑,提高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高中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
學困生是教育對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受到多方面影響,或多或少地存在厭學、人際關系緊張、社會交往不適、考試焦慮等心理障礙,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影響高中學困生心理的因素
1.青春期影響
青春期階段,生理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發(fā)展能否協(xié)調(diào)一致是高中生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和自律性,學會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自我,對于他們能否順利地渡過青春期尤為重要。
2.情緒、情感生活的影響
情緒、情感生活是影響學業(yè)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學困生的感情世界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強烈、動搖、不協(xié)調(diào)的特點,凡事容易沖動和幻想,一旦遇到挫折并且得不到他人的幫助和指導時,很容易引起焦慮與不安。因此,學困生在歸屬感、安全感和自尊心等方面表現(xiàn)出不成熟,由此而引起的情緒波動都應進行科學有效的疏導。
3.動機影響
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言行的偏重會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差別。一般在學困生群體中,學業(yè)成績普遍較低,若教師的評價結果再低,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習動機與其地位“等級”基本上是相對應的。因此,應慢慢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動機。
4.家庭環(huán)境影響
家庭環(huán)境氛圍對學困生有特殊的影響。包括家庭的管理方式、生活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因而,關注學困生心理健康,還要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定期召開家長會。引導家長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溫暖的、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二、心病還須心藥醫(yī),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學困生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
1.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努力培養(yǎng)其自信心
自信可以讓人從容地對待失敗和他人的拒絕,精力充沛地重整旗鼓。教師應引導學困生想象成功,讓學生相信,只要認真聽講,認真做作業(yè),積極思考,學習就一定能成功。教師還要教會學困生時刻提醒自己比想象中要優(yōu)秀得多,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聰明與否,而是如何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挖掘潛能。教師還應幫助學困生樹立大志。古人云:“預的其中,必求其上,預的其上,必求上上。”教師要適度要求,及時肯定學生,讓其從日常的鼓勵、期待的眼神、愛撫的動作中,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和尊重,找回前進的自信與動力。
2.引導其認識挫折、直面挫折,增強抗挫折能力
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對潛在挫折要有心理準備。讓學生明白每個人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如學業(yè)的失敗,感情的失敗,人際關系的問題等挫折,要學會勇敢正視。對于成長階段的學生而言,挫折只是暫時的、相對的。引導學困生對于每一次的困難要權衡各種因素,利用積極條件尋找最佳策略,提高個人認識能力,轉(zhuǎn)敗為勝。對于學困生,教師更應積極溝通交流,以正面教育為主,允許他們退步,從而減少他們的挫敗感,增強他們的抗挫折能力。
3.引導學困生積極與同學交往,培養(yǎng)其樂觀開朗的性格
大多數(shù)學困生人際關系失調(diào),他們不愿與人交流,封閉自我。教師可以先讓優(yōu)秀生學會換位思考:如果你缺少朋友,心里會怎樣?同時,引導全班學生主動接近學困生,試著與他們交往,建立友誼。鼓勵學困生學會寬容、學會感激、學會與他人交談。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學困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關心,會逐漸形成開朗豁達、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4.改變學困生消極的自我意識,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
學困生通常有厭學心理,對學習缺乏興趣。他們或在課堂上魂不守舍,打瞌睡,或偷偷看課外書,或干脆找各種借口逃學或輟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使學困生信心十足,主動求知。教師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各種心理變化,設計與變換活動形式,創(chuàng)設一種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和閱讀量,幫助其尋求知識的新奇感,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
5.幫助家長學會欣賞孩子,掌握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
教師應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恩格斯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也會做的事,但做到愛得科學、愛得合理、愛得智慧、愛得藝術,就絕非易事了。因此,教師要讓家長多方面關心孩子,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要學會心理換位,理解孩子的做法,進而教育、引導孩子;要學會欣賞孩子,懂得肯定他、贊揚他,告訴他暫時的落后不要緊,關鍵是我們一起努力迎頭趕上;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注意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家庭成員關系要平等、民主、和諧,使孩子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定感。
參考文獻:
[1]戴斌榮.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及教育[J].晉中學院院報,2006(2).
[2]王春梅,辛宏偉.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與教育對策[J].教育探索,2003(4).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