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奇思妙想,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釋疑,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到的見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字母在數學的世界里大顯身手,學生天天同字母打交道,覺得不可思議,我因勢引導。有的學生提出:用數字組成式子一目了然,字母能這樣嗎?有的同學提出:為什么不用數字表示問題,偏用字母來表達各式各樣的問題?學生帶著奇思妙想的高漲情緒,認真觀察、思考、對比,認識到在我國清代,數學家就學會用字母表示數,把字母列入式子、方程、函數,能方便地表示某些數量關系,數和字母一起運算使問題更簡單。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在解決疑問中進步,激活創新思維能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變通思維能力
變通思維主要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在訓練中應大力提倡一題多解、多變,促使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具體情況,提出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案。學生有了思維變通能力,甚至加以創新,運用到平時的學習中,就會很快提高學習效率。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
教師通過列舉日常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講“正數和負數”時,我校剛好舉行運動會,在三個班女足比賽中,九(1)班勝八(1)班(4:1),八(1)班勝七(1)班(1:0),七(1)班勝九(1)班(1:0)。我讓學生運用正數和負數的含義,確定三個班的凈勝球數和排名的順序。大家一致得出的結果是九(1)班凈勝2球;七(1)的凈勝球數是零,未輸未勝;八(1)班的凈勝球數是-2,輸2球。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我讓學生根據所給條件畫一幅示意圖,標出學校和王剛、王強、王敏三位學生家的位置。王剛家在校門向東走150米,再向北走200米,王強家在校門向西走200米,再向北走350米,最后向東走50米;王敏家在校門向南走100米,再向東走300米,最后向南走75米。同學們選學校所在位置為原點,分別以整棟、正北方向為x軸和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用比例為1:10000標明他們三家的坐標。通過實際運用,同學們高興地發現,掌握了正數和負數,以及平面直角坐標這些重要工具以后,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了很大進步。
四、注重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勵自主創新
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造之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在教學中,學生不可能提出重大的問題,但是只要在傳授知識時精心設置教學情境,展現知識形成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進行多層次的思考,就能促使學生在領悟知識的同時,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同時,對學生進行多鼓勵、少批評,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幫助他們樹立創新的風帆。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野縣王集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