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漢語言學科的最基本單位,它由音、形、義三者結合而成一個整體。學好漢字是學習漢語言學科的根本,就如同磚塊與高樓大廈一樣,要學好漢語言學科就必須掌握龐大的漢字基礎,在此基礎上才會構建成有意義的句、段、篇章。小學教材編寫專家按照漢語學科的特點,將小學語文低段定性為識字教學的重點階段,很多低段語文教師也在識字教學上下了苦功夫,盡量讓學生對枯燥繁重的識字課堂變得豐富且充滿樂趣,從而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主動性。我聽過不少語文教師的識字課,他們對識字課的設計主要有兩種形式——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在識字過程中又主要采用以下步驟:(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先認識字的音,具體方法為自拼、教師范讀、集體讀、個別讀等;(2)分析字形筆畫,具體方法可概括為形近字的比較,變筆畫、加筆畫、減筆畫、換偏旁、加偏旁、去偏旁……(3)指導學生書寫漢字,具體方法為按筆順書空、描紅、練寫等。從以上教師們的教學方法不難發現,大家對漢字的字義教學出現了有意和無意的淡化,這樣長此下去,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會出現嚴重滯后,學生不會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更不會應用所學的漢字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情感,最終導致學生對漢字的音和形的認識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習漢字就失去了意義。我和很多教師交流時大家認為,識字教學只要學生會認、會寫就算達到了目標,考試不就是這樣考的嗎?而且由于漢字的識字數量龐大,一個漢字又包含了多種意義,不可能將每個漢字都講完意義,組不同的詞語,說不同的話,如果那樣教學任務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大家對字義的教學環節實行了簡化,部分教師代學生組詞,更有少部分教師干脆就放棄了字義的引導,讓漢字教學失去了它的本質意義。
我個人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漢字的音和形以及字義的輔導方法,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漢字的字義,對字義的教學主要抓住漢字的構字規律進行區分對待。
漢字的構字方法有三種: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
一、象形字字義的教學
象形字是漢字中古人模仿事物的外在形態逐漸演化而來的,雖然部分象形字不如甲骨文上的一樣和事物形態聯系緊密,但教師只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便會發現字和事物外部形態的相似部分和聯系。教學這樣的字,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把字和事物相結合,找到字和事物的相似點,學生就理解了漢字的意義,而且字音和字形也在無意之間讓學生掌握了。
二、會意字字義的教學
會意字是指字的整體意義由組成部分的意義合成。教師在教學中只要將會意字的組成部分的意義和合成后的整體意義讓學生理解,就能讓學生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更讓學生對漢字的深層內涵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三、形聲字字義的教學
形聲字占漢字總量的80%,其構成分為形旁和聲旁,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根據構字規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和偏旁,不同的偏旁表示不同類的事物和動作形態,學生只要找到漢字的形旁和聲旁就能大概了解這個字的音和義,而且還記住了字的字形。前面我提到大部分教師在識字課中用的加偏旁、換偏旁的形式十分熱鬧,而學生卻沒有抓住形聲字的規律來了解字義。
總之,漢字的字義是字的根本,我們在識字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字義,識字教學才會達到真正的目標。由于漢字的數量龐大,要想讓孩子們認識起來輕松,教師在備課時就要下更多的苦功夫,把字的構字規律和詞性“吃透”,制訂最合適自己學生學習的方案,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主動性。最終一定要讓孩子們掌握一套適合自己學習識字的方法,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作者單位 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大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