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是戲劇的文學因素,是供演員在舞臺上演出的文學腳本,它是戲劇的基礎,是一劇之本。
劇本主要由劇中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和舞臺指示組成。在話劇中,對話、獨白、旁白都采用代言體。劇本中的舞臺指示是以劇作者的口氣來寫的敘述性的文字說明,包括對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對劇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體動作及內心活動的描述,對場景、氣氛的說明,以及對布景、燈光、音響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創作一個劇本,需要考慮四方面的問題:劇本的選材、劇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戲劇的情節安排和戲劇人物的語言。
一、選擇戲劇題材
面對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如何選取戲劇所需要的材料呢?戲劇選材不僅要合乎文章選材的一般要求,還要切合戲劇文體的特殊要求。
1.選材的一般要求
(1)選擇作者最熟悉、感受最深刻、認識最透徹,而又有重要社會意義的題材。
(2)要選擇當前為群眾所關心的題材。
2.要選擇符合戲劇規律的題材
(1)抓住人物,抓住主體。
(2)選擇那些足以引起性格之間撞擊的人物和事件,構成戲劇沖突。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別是世界觀對立的人物,各自按自己的意志和愿望頑強地行動著,勢必會發生沖突。黑格爾說:“因為沖突一般需要解決作為對立面斗爭的結果,所以充滿沖突的情境特別適宜于作劇藝的對象?!?/p>
二、塑造戲劇人物
在創作劇本時,除了在選材時要注意選取那些個性鮮明、動作性強的人物來寫,還必須掌握一些將人物寫活的技巧。
1.通過行動刻畫人物是最生動有效的方法
這里所說的行動包括人物的形體動作、語言動作和內心動作。有時一個鮮明的動作,勝過許多臺詞,不僅清楚地顯示性格,并且給觀眾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象。
2.著力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賦予人物濃厚的感情色彩
在《雷雨》中,周樸園回憶往事時,稱當時的侍萍為“梅小姐”,說她“很賢惠,也很規矩”。侍萍聽到他的謊言,意味深長地說“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惠,并且聽說不大規矩”,表現了她內心的痛苦和對周樸園的不滿。
三、精心安排戲劇結構
戲劇結構是由情節、幕場等戲劇要素構成的戲劇存在形態。主要包括情節的安排、分幕分場的處理等內容。戲劇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劇本的藝術結構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尤顯得重要。
根據戲劇矛盾沖突的發展進程,一個劇本情節的構成可分為矛盾的開端、發展、激化(高潮)和解決(結尾)四個部分。為了使劇情具有節奏感,可以使用時空交錯、安排巧合等手法,比如在《雷雨》中,周、魯兩家的矛盾斗爭時間久,地點、人物多,而劇本使用時空交錯的手法把時間集中在一個夏天的上午到半夜兩點,只選擇了周公館和魯家兩個地方,出現了八個人物,各個不同的矛盾沖突穿插交織,推動劇情不斷發展。
四、戲劇的語言
戲劇的語言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人物的臺詞,二是作者的舞臺指示。我們通常所說的戲劇語言是指臺詞。臺詞是劇本中人物所說的話,是劇作者用以展示劇情、刻畫人物、體現主題的主要手段,也是劇本構成的基本成分。在人物語言的寫作上,有三方面需要注意:
1.人物語言要個性化
受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教養、環境等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他們的語言也是個性化的。優秀的劇本往往三言兩語就能寫出人物的性格,做到“話到人到”。
2.人物語言要有動作性
動作性,有時是人物之間的動作沖突,如周萍打魯大海;有時是人物的內心活動,如魯侍萍看見周萍打魯大海后那種痛苦的心情。也就是說,動作性包括外部動作,也包括人物的內心活動。從人物的內心出發,更能揭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3.臺詞要口語化
要使觀眾清楚明了地看懂劇情理解人物,接受劇作者對生活的解釋,臺詞就必須明白淺顯、通俗易懂,具有口語化的特點。
創作劇本時,選取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個性化的語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讓各個不同個性的人物發生沖突和矛盾,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對一個劇本來說,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作者單位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