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效率,往往需要對教材內容適當整合,補充一些知識、一些話題,或者讓他們了解一些不同于我國的文化知識等。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更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英語知識的學習有很多種,內容也豐富多彩,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求知欲,打造精彩的英語課堂。
一、拓展單詞教學,豐富學生語言知識
英語教材的改革,學生年級的上升,要求學生懂得的詞匯量應不斷地增加。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單詞的拓展教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詞匯量,得到更多的信息量,為學生靈活運用語言打下基礎。
如我在教Holidays這一課時,根據教材中的各種節日,適當地補充有關節日的單詞。在教“Spring Festival”時,我補充的是firework(煙花),New Year’s money(壓歲錢)。因為春節是大家最熟悉和喜愛的節日,所以學生對于拓展的這些單詞也很感興趣,為他們用英語描述節日增加了語言輸入量。
二、整合話題交流,提高學生概括能力
小學高年級教材中有許多話題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鼓勵學生圍繞話題,抓住重點句型,適當拓展整合,在實踐活動中把話題活化為生活中的真實語言。如在復習6A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時,可以提醒學生把這兩個單元的話題整合在一起,按照“去公園里開party——在公園里認識一些標志”的模式去小組自由編演對話,學生們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如學生會運用很多語言,如打電話邀請,商量生日禮物等。
通過這樣的整合訓練,不僅幫助學生有效地復習了兩個單元的內容,也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整合情境設計,幫助學生體驗語言
情境設計是英語學習永遠的話題。讓情境走進英語課堂,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英語環境,讓他們親身感受,體驗語言,這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而且,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語言情境,能使學生由被動地接受信息轉變為語言交際的直接參與,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學效果將會十分明顯。如我在聽了滕老師教學的On the farm后,感受頗深,滕老師是這樣創設情境的:通過問學生的信息,引出主題——教師喜歡旅游,她準備去農場參觀。在農場上,她看到了許多果樹,然后她采摘水果并品嘗。
通過這個片段,我們不難看出,滕老師精心設計了on the farm這個情境,有效地整合了情境,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情境是那么流暢、自然,層層推進,逐漸深入,一切都水到渠成,效果非常好。
四、拓展文化背景,幫助學生了解異國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人們表達文化觀點和參與社會交際的主要工具。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學習,獲得對該民族文化的認識,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的深刻內涵,學生才能更準確地把握語言材料的真正意義。因此,我們應結合教科書內容,適當拓展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異國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跨文化學習的能力。如胡老師在教學Open day時是這樣做的:在教完新授知識后,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學校,然后出示她在英國學習時拍的英國小朋友情況的照片。
通過多媒體,孩子們了解到中英學校的不同。我國的教室又大又亮,而英國的教室都非常小,孩子們是圍坐在桌邊的,跟我們這兒截然不同。教師適當的補充讓學生拓展了視野。
五、拓展,由知識升華為情感
在我們平日的英語課中,教師多注重語言知識點的拓展,往往停留在知識層面,強調的是通過拓展讓學生學得更多的知識,很少有人注意對學生在情感方面的拓展。但是,汪老師在教學At a music lesson時卻做得很好。在教完了A部分內容后,學生已經對學歌曲的步驟非常清楚了。汪老師說,今天老師還想教大家一首英語歌。學生興趣非常濃厚,當然學得也非常認真。下課后,我們聽到幾個學生說,這哪里是英語課,分明是音樂課。言下之意,對英語老師和英語課是多么的喜歡呀!在這節課中,老師并沒有專門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而是將其滲透于她的教學內容中,將情感教育化于無形,在無形中使學生對知識升華成了情感。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只有根據實際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特點,處理好文本的整合與拓展,才能為教學內容服務。我們教師只有善于抓住文本整合拓展的契機,把握文本整合的火候,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來,才能讓我們的課堂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橫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