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試其實是對教師和學生的雙重測試,既考核了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點的講授情況,是否有遺漏、是否有側重等等,同時更是對學生對于日常聽課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的檢查。鑒于上述兩點,試卷評講課效率的提高就要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出發。
每次考試后,作為授課教師,我不僅對每個學生的考分進行統計,還要翻閱每個學生的試卷,登記每個學生的錯誤題目,進而統計分析他們在哪個知識點上犯了錯誤。當全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都犯了同一種錯誤,那就會視為是我在之前的講課中疏忽了或者沒有重點講解的。有了這些數據的記錄,我還能分析班級學生的情況,比如他們是因為單詞記憶不好而失分,我就會在課后加強單詞默寫的量;如果是因為語法不清而導致的失分,我就會在課堂加強語法的講解。現在提倡素質教育,考試的數量銳減,所以我就對每次考試格外重視,試卷評講課也是需要充分準備的,結合之前的授課、備課材料,兩者的結合統一形成一個完整的“講—考—評”教學循環。
有了上面自己的統計分析和備課筆記,在試卷評講課上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對癥下藥,才能徹底根除病灶。
一、學生的自我認識很重要
只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改正。所以我會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試卷寫一段小評語,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二、要注重教師的講解
需要注意,一定要杜絕就事論事的講解方式。如果僅僅是針對試卷而訂正錯誤的話,那就失去了試卷評講課的意義。
1.梳理知識點。這就用上了上面我自己之前的統計,理出這次考試涉及的知識點。從知識點這個大的方向去講解,每次講解都是一次溫故知新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全面系統地再學習一次這個知識點。比如講到了過去完成時,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英語時態拿來一一講解,對這些知識點進行梳理比較,加深學生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要觸類旁通,從點到面的發散講解,帶動學生思考。從一個小題目發散開來,學生在下次遇到相同的問題時才能舉一反三,不會被題型的變化而蒙蔽。可以把涉及這一知識點的不同題型放在一起講解。
3.聯系課文,把知識點放到課本中去,讓學生以課本為根。很多學生為了考試而盲目地去做大量的試題,這是無用的。試卷講解課時,一定要教會學生看試題,所有的試題其實都是來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只有吃透了課文,才能遇到試題不慌亂。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市陶莊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