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學生總數的減少,加上山區縣城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幾乎是有增無減,況且不說職校的生源質量,就是生源的數量也已成了問題。因此多數的學生都是因“走投無路”而選擇了職校,進來以后,他們無計劃,無目標,無學習責任。就讀職業中專的學生本身惰性大,依賴性強,學習主動性差,學習的興趣越來越缺乏,態度越來越被動,任務越來越得不到落實保障。從數學課上說,他們的基礎差,很多簡單的知識問題、公式、計算方法等對他們來說都是全新的,或者說大難題。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初中數學都畏懼三分,這些學生給課堂教學帶來許多復雜因素。為此我們在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時,必須適時應變。
一、重視對數學教學地位、作用的分析
對一門學科的認識,決定了領導、教師、學生如何對待這門課,也決定了教師應該如何教這門課。由于職專學生基礎差,文化課的比重相對較小,學時壓縮,似乎也形成了一個“共識”:只要懂書本中的基本公式,記得住,學會套用就可以了。甚至還認為我們培養的是普通勞動者,只要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懂理論,會操作就是合格的學生了。我想這一錯誤觀念是因為以下幾點認識不到位而產生的:(1)數學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工具;(2)數學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力手段;(3)數學是一種深刻而有力的文化素養;(4)數學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有著積極的作用;(5)數學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毅力、學習信心、學習態度、創新精神等方面起著突出的作用。有了這些認識,才能明確如何更好地教好數學。
二、正視學生的現狀,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常聽到老師感慨:與過去的學生或過去的從教相比,如今的課堂難以組織。我想老師的困惑更多的是來自于自身心理的困惑,學生素質的下滑,課堂教學的難以組織與管理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自身應該有一個大的改變,面對新形勢、新學生,要自我調整課堂教學,包括教學方法方式、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課堂上相關的綜合信息、作業要求等等。幾年下來的職教經歷中,兩點體會尤其深刻:
1.課堂中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動起來。職業中專的學生學習非常被動,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上存在問題。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我常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改提問為設問,讓學生上黑板板書等,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2.課堂中尊重學生的個性。數學知識要得到提升,需要創設學習的輕松感、愉悅感、新奇感、嚴謹感和成就感。充分尊重師生的人格與個性平等相待;充分認識不同年齡、不同個性、不同家庭環境的差異;理解他們的不同自控能力、心理能力和不同的抱負,挖掘他們自身的潛能。
三、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
21世紀的中國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需要職教老師探索許多新的課題,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們落實到每個教學細節中去。此外,除了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數學專業知識外,還應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及教育心理學等。數學內容的抽象,怎樣使之形象化、簡單化,怎么把課講得生動,自己都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而且要用心體會。有較深的感悟,才能在必要時提取相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進行類比、分析和概括,知識的單薄必然導致教學內容的枯燥和教學方法的單調。
總之,職業中專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教學活動中,要有不斷更新數學教學的觀念,把握學生特點,適時而變,才能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單位 福建省尤溪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