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復習中,由于時間非常短,需要記憶的歷史知識又太多,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都存在著背了好長時間,也記不住,并且記不準,易混淆的現象。怎樣才能利用較的短時間記憶大量的歷史知識,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斷總結方法,縮短記憶時間,提高效率,切忌死記硬背。下面結合自己多年教學實踐加以歸類總結。
一、必須在理解上下工夫
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它是什么,為什么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么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
二、關鍵詞記憶法
通過記住文字內容關鍵詞,學生可以理順記憶思路,展開聯想,想辦法恢復原有內容。例如: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可用“一勝二心奠基礎,重要組成主戰場;戰略配合大貢獻,國際地位得提高。”即“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三、專題記憶
我們可以把整個高中歷史分為以下幾個專題:第一專題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與發展;第二專題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第三專題三農問題;第四專題堅持可持續發展,建立和諧社會;第五專題中國古代史專題復習——經濟史(農業);第六專題亞洲的崛起;第七專題改革開放;第八專題中國古代經濟——繁榮的經濟、領先的文明等進行復習。也可分為為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三個專題。
四、分類比較記憶
分類比較,是確立事物之間的同異和關系的過程。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碰到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比較區別,加以辨別。因此,對知識點的分類比較,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非洲國家在爭取獨立運動中有不同的特點,由于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出現部分交叉現象,我們一時難以準確分辨,容易混淆。為此在分類基礎上進行比較,找出所要比較的事物的特征并加以聯系,通過分析比較與綜合概括,能正確掌握各種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