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對初中學生做過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喜歡思想品德課,認為思想品德課老師總在灌輸,學生參與的少,枯燥乏味,因而對思想品德學科無興趣。為了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任務,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做到這些就應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只有讓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生的各方面潛能才能被調動起來,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在對初中學生的問卷中,有一道題是:你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電視、電影、電腦網絡、課外書、家長、老師等)是什么?其中90%的學生選的是老師,說明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老師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讓學生喜歡你的課。所以我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技能、道德修養,不放棄每一次學習機會,如參加名師講座、進修、教研活動,訂閱教學刊物,探索好的教學方法等,豐富專業及各種知識,讓學生認為老師真棒,從而愛上思想品德課,以激發興趣,培養高素質學生。
二、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安排課堂教學
心理學家研究:初中生能集中最長注意力時間是25分鐘,之后要重新刺激再集中。因此上課的時候,應注意勞逸結合。思想品德課大多安排在下午,學生易困,加之上半節課后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根據情況在半節課后可以用3~5分鐘,講講與教學有關的故事,或講一講新聞,如伊拉克事態的發展,哪里又發現了古墓,恐怖分子的活動等。這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并激起同學們關心國家大事、注視國際風云的熱情,或把從報上獲得的信息、靈感講給學生等等。這樣重新刺激學生再講課,更能提高教學效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三、注重情感投入
美國有一項歷時17年的“教師的人際交往技巧”的大型研究發現,當學生感覺到他們被理解、被關懷及被真摯相待時,他們的學習成績便會提高,他們的行為亦會較好。因此,作為教師要重視師生情感的交流,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1.教師課上用表情、用目光去關心學生
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眼神,都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感受。課上面帶微笑,使課堂氣氛不過于壓抑,讓學生從教師微笑中感受到信任、關心和鼓勵,從而增強信心,激發興趣。課上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用目光去暗示;當學生回答問題膽怯時,用目光去激勵,學生會有一種親切感,能增強自信心。
2.上課前向學生發出希望的信號
心理學家實驗得出結論:孩子愿跟給自己期望多的人接觸。因此上課前經常講:今天我們學習××課,希望我們全班每一個同學都能上好今天這節課,每一個同學今天都能有所收獲。這樣讓學生帶著希望聽課,效果會較好。
3.關心后進生
課后經常找后進生談心,耐心教育,幫他們樹立學好的信心,使他們轉變觀念,取得好的成績,而且要在后進生的作業中多用激勵性的評語鼓勵他們,如初二某班的××同學不認真學習,作業亂,并不按量完成。我在他的作業中寫上了這樣的評語:“老師非常喜歡你,在老師心目中你是個聰明可愛上進的學生,可不知為什么你的作業寫成現在這樣?”等到下次寫作業時,發現他看這個評語有兩分鐘,之后開始認真寫作業,并改變了以前的缺點。對于調皮的學生課上如不讓他們說會憋得慌,所以課上盡量讓這些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使他們堅持上好課。
四、精心設置懸念,培養學生興趣
在思想品德課上設置一些懸念,也是培養興趣的一種好方法,能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如在講初一思想品德《良好的情緒情感是身心健康的維生素》這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列舉自己不同情緒的表現,接著提出疑問:為什么會這樣?這種左右你的力量是什么呢?老師接著點明是情緒,然后又進一步提出疑問: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緒呢?由此引入新課學習。由于問題是從學生日常所體驗的現象中引發,有啟發性,所以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懸念,為講授新課埋下伏筆。
五、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
在講課本知識的同時聯系當前實際教學,學生興趣會提高。如在講《保衛祖國》時,聯系當今日本政界首腦不斷參拜靖國神社的實際教學,讓學生了解日本為什么這樣做,其目的何在。這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能夠積極發言,表示要為中國強大而努力學習,長大后努力工作,積極服兵役,保衛自己的祖國不受外來侵略。
總之,教無定法。如今時代在快速發展,社會、學生對教師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要針對本學科特點,在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上大膽創新,不斷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努力。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講武城學區小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