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數學課堂學習體驗的特點,通過觀察、訪談了解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體驗表現,并對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體驗差異原因進行分析,得到結論: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生自身在生活中的習慣、態度、性格是有著必然聯系的,還與家庭環境、教師的態度、教學引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以此給出建議,為教師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關鍵詞:學習體驗;數學學習;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提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這一目標明確了我們的數學課就應該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讓不同的體驗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體驗式學習廣泛運用到了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說體驗式學習重視的是在課堂上怎樣給學生創造條件去體驗的話,那么課堂學習體驗關注的就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究竟產生了什么樣的體驗,這能喚起教育界對學生課堂學習體驗產生之后的關注和認真思考,同時在教師和家庭了解了學生的體驗之后,就會更多地重視和關注對學生的積極引導。
二、課堂學習體驗對教育的意義
1.體驗對學生的意義
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是自我的,他人無法替代,否則就失去體驗的特性。體驗,實際上就是強化學生對教育的主動參與和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把握,使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主性和諧發展,從而生成新的主體,也是對學生的主體性的尊重。
2.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對教育的意義
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真正感受到的情感體驗,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感變化。了解與把握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不僅可以為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等的改進提供現實的參與,也可以為學校的教學管理、家庭的教育方式敲響警鐘,同時也是對學生個體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的尊重,只有了解了學習者的真實體驗,才能從中受到啟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助于教育的成熟。
三、數學體驗學習的概念
1.體驗的內涵
體驗是指學習者親自參與或置身某種情景或場合通過感覺、感受、體驗來認識事物。通過感覺、感受、體驗可以使學習者獲得對某種知識、技能、情感,或加深對原有知識、技能、情感的認識,是影響學習者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活動。
2.數學體驗學習的概念
數學體驗學習是指在學校數學教育的條件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數學實驗和親身實踐。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充分發揮主動積極性,把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內化到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同時通過“經歷、體驗、探索”的學習過程,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深刻認識和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思維能力并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方法。
四、數學課堂學習體驗的特點
1.實踐性
數學課堂學習體驗是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基礎。首先,學生要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和理解數學內容,并將知識技能、思想方法內化到自己的原有認知結構中,同時也希望通過實踐活動中的體驗,學生能獲得對數學的深刻認識;再次,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感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更加深刻,知識結構將越來越完善,他們的認知、情感也能得到不斷的發展。
2.主觀性
課堂學習體驗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有意識、有思維并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命個體。所以數學課堂上,學生以獲得數學知識和培養獨立開創能力為目的,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與此目的相聯系,由此產生的學習動機激活學生大腦各項認知功能,繼之以運作,使數學知識為學生所接受,所獲得。
3.情感性
情感是課堂學習體驗的核心。“體驗的出發點是情感,主體總是從自己的命運與遭遇,從內心的全部情感積累和現在感受出發去體驗和揭示生命的意蘊;而體驗的最后歸結點也是情感,體驗的結果常常是一種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動的情感的生成。”正是由于課堂學習體驗的情感性,學生主體在積極的數學課堂學習體驗中才能在已有的認知水平基礎上,在老師適當的引導下,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從而獲得豐富的發現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數學體驗。
4.感悟性
課堂學習體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第一手的經驗、具體化的感覺,獲得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等的感覺、知覺、表象,但又不能讓學生的收獲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學生還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對這些東西進行升華,升華為科學理論、道德、觀念、態度和價值觀。
五、數學課堂學習體驗的表現
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式具有實踐性、主觀性、情感性和感悟性的,正是因為學習體驗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學生在同樣情境下的課堂學習中產生不同的學習體驗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在南寧市一所示范中學高二年級一次數學公開課聽講中,老師帶著學生復習回顧面面垂直的證明時,大多數學生積極齊聲回答老師的問題,筆者觀察到學生A并沒有跟其他學生一樣回答問題,他來回翻著自己的課本,顯得很無奈。離筆者很近的學生B只是默默地坐著,聽其他學生回答。與此同時,筆者發現學生C回答問題時特別的積極和認真,給別人的感覺很自信。課后,筆者對觀察的這幾個學生進行訪談中,學生A說:“我不喜歡數學,對它沒興趣,所以數學課對我來說就是種煎熬。”表現沉默的學生B解釋說:“我上課都不回答老師的問題,有時候是因為不會,有時候是怕自己回答錯了遭其他同學的笑話。”而回答問題很積極,給別人的感覺自信的學生C說:“我喜歡數學課,喜歡回答問題,即使錯了也會加深我的印象……”
六、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體驗中產生差異的原因分析
就筆者對這幾個學生數學課堂上的觀察和課后訪談以及授課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筆者對課堂學習體驗中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具體有:
1.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其自身的興趣起了一定的作用。如筆者觀察的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C,她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是開心的且很自信。相反,不停地翻閱課本的學生A他的表現平平,對老師的問題置之不理,這樣的情況發生是興趣使然。所以說,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有興趣,那么他們總是主動積極、心情愉快地參與數學課堂學習體驗中。
2.信心
信心是一個人個性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在不同的環境和教育因素影響下,在個人的生活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自信心對學生體驗的影響也是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筆者觀察的學生B和學生C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截然不同,也是取決于兩人自信心的強弱。所以說信心對于課堂學習體驗積極的、主動的參與有很大影響。因此,針對學生B的性格、情緒和心理狀態,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導,使之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3.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在課堂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對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筆者觀察到,表現比較散漫的學生A對老師的問題和學生的回答表現得不理不會,這些都是不好的學習習慣。而表現尤為積極的學生C,這就是與她平時養成的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好習慣的養成值得關注。
七、結論
學生數學課堂學習體驗的呈現,對數學的學習是直接的,不可忽視的。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什么樣的體驗和學生自身在生活中的習慣、態度、性格是有著必然聯系的。當然,這與家庭環境、教師的態度、教學引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要更加關注課堂,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學習的同時,積極地尋找能夠幫助學生正確把握學習體驗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
八、建議
1.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如果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自信心,就會對學習產生敷衍應付、消極怠工的情緒,就會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反之,如果自信心強,就會自覺排除各種干擾,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方法就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可能,從而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創造成功的機會為核心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進步要及時予以表揚和鼓勵,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嘗到成功的甜頭,使他們越學越有勁,越學越想學。
2.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學校應該通過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傳達學校對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正確把握學習體驗的重視程度,幫助全體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同時,可以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在教師中樹典型,便于教師之間的學習和交流,促進教師更好地對學生學習體驗進行引導。
3.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
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了解分析和把握最直接和最全面的人莫過于教師。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那么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一切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所以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產生的不同體驗要有相應的引導。
參考文獻:
[1]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
[2]童慶炳.現代心理美學[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3]蔡偉.體驗的教學功能與課堂教學體驗的實施途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12).
[4]朱琳.小學生課堂學習體驗研究[M].東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學院數學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