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教學法的優化是“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適應創新教育與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數學教學方法變革與數學課程改革密不可分,要想達到教學過程優化,必須把合理的教學法結合起來,實行優化組合,以期在指定的時間內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創新數學教學方法。
一、從實際出發選擇最優教學法
目前,隨著數學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改革在不斷深入發展,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的教學實踐中,涌現出許多各具特色的教學法。諸如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程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誘思探究法、自學輔導法、探究實踐法、圖解法等,每種教學法都有它的特色,各有其適應范圍。例如,引導發現法能夠培養學生發展思維的獨立性,適用于新舊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又不太難的內容,適用范圍比較有限。
如講《合并同類項》一節時,根據有理數加減運算方法,結合同類項的實際意義,引導學生得出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真正理解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和技巧。
講《勾股定理逆定理》一節時,采用引導發現法,由學生總結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情境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適用于較具體的內容,對抽象的新概念不適用。如講一元一次方程實際應用中的行程問題、勞力調配等問題時,使用情境教學法等,教學效果良好。
那么,對教師來說,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時候,在哪些情況下使用這種法效果更好?這種教學法跟具體的教學目的有何關系?怎樣正確處理這些關系?只有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做到教學過程最優化。選擇最優教學法要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形式以及學生年齡特征等具體情況而定。由于教學過程不是單一的發展過程,而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的發展過程,所以教學法的運用必須靈活掌握,靈活結合。一般來說,每堂課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確定一種主體教學方法。但由于每種教學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采取某種教學法時,一定要揚長避短,恰如其分。例如,運用程序教學法時,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盡量防止學生的思維被“程序”所束縛。在用講解法時,要與練習法適當結合,邊講邊練,把幾種方法有主有從地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加以應用,才能做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多年教學實踐證明,有機靈活優化組合多種教學法,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最優教學法
任何教學方法,都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每堂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的,目的不同就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要選擇與教學目的相適應的、能夠實現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例如:要使學生掌握新知識,常常采用講解或演示法,要使學生掌握技能技巧,就采用實踐或練習法。如講《垂線》時,選用自學輔導法、探究實踐法等,講《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時,選用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和誘思探究法等,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效果好。是教學目的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目的為方法服務。
三、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最優教學法
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掌握特定的教材內容來實現的。初中數學教材有其特定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采取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隨著所教的具體內容不同,也要采取不同的具體教學法與之相適應。在選擇教法之前,要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特點。根據不同階段、不同章節、難易深淺等特點選取適應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講授《有理數混合運算》時,所授課為鞏固型新課,涉及的內容是綜合鞏固性的,教學時采用引探教學法;進行《幾何圖形》復習課時,采用綱要圖表教學法,因為這節課是復習鞏固,知識歸類,易混辨析等,選用綱要圖表教學法清晰、直觀,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講《反比例函數》時,選用誘思探究法和自學輔導法,結合已學過的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圖象、性質和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出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圖像畫法、性質等,同時運用類比、辨析、歸納、總結等,學生不僅樂于鉆研,而且知識掌握扎實,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選擇最優教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征。對于初中階段來說,在一節課中需要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長時間地運用一種方法,就會使學生學習興趣減退,降低學習效果。同時,在選擇教法時,還要考慮到各個班級的發展水平和學生的個性差異,班級特點不同,學生個性不同,所選擇的教學方法就要有所不同。例如,對已有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學生,可以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疑難問題,運用講解法;而對尚無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學生,則需要通過一個時期的自學輔導訓練,待學生具有一定自學能力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講解法。
五、根據教師本身的特點選擇最優教學法
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必須考慮到教師自身的特點。教學方法的最優化并不排斥教師的創造性,而是以教師的創造性為先決條件的。教師應憑借自己的長處,更有效地采用課堂教學的方法,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有的方法雖好,但教師缺乏必要的素質條件,自己難以駕馭,仍然不能在教學實踐中產生良好的效果。
例如,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教師本身對教材的理解必須有一定的深度,能隨著具體情況,從不同角度,機動、靈活地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對問題的理解,能針對學生問題的矛盾焦點,幾句話就能引導學生豁然開朗。如果教師對教材理解很膚淺,不能融會貫通,透徹掌握,只是教條地記住、背熟,那么,遇到學生從各種不同角度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則教師就不會隨機應變地抓住要害,用不同語言啟發引導學生探索問題、弄清理論。
總之,教師在備好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優化課堂教學,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法、技巧,就能為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奠定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 河南省許昌市東城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