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語文課的學習不應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進行課外閱讀才是一種更廣闊、更深入的語文學習方式。新課標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的體驗,有比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夠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總之,就是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對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一、教師應對學生課外閱讀書目的選擇具有足夠的寬容
比如,漫畫書,按照我們一般的理解,此類書籍都是幼稚和不學無術的代名詞,我們往往認為它對學習的幫助不大,但其實,它對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未嘗沒有幫助。
二、教師可以圍繞課外閱讀組織一些活動
比如,當學生的課外閱讀達到一定程度,就被授予相關的“閱讀學位”等。初中生雖然已經是青少年,但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會為了一朵小紅花而端端正正坐一個小時的小板凳一樣,他們也會為了一個“閱讀小學士”“閱讀小博士”的榮譽稱號而對閱讀活動變得興致盎然。
三、不要把所有的課外閱讀真的就都放在課外進行
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以適當的方式向孩子推薦自己喜歡的文字作品,并且讓孩子們之間也能夠互相推薦。相信世界上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小孩,以此類推,世界上也很少會有不愛閱讀的孩子,我覺得,人天生對閱讀是有興趣的,只是看什么人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激發出這種興趣并使之持續下去。作為教師,有義務對孩子潛在的閱讀興趣進行誘導,讓他們在不喪失樂趣的同時獲得深廣的知識與視野。
著名的學者錢鐘書先生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之一,他的閱讀經歷曾經給了我很大的啟迪。錢鐘書對書的選擇是博采兼收的,不論是雅的《紅樓夢》《駢體文鈔》,還是俗的《小說世界》《紫羅蘭》,他都能夠讀得酣暢恣意。他的讀書完全只出于喜好,“似饞嘴老貪吃美食:食腸很大,不擇精粗,甜咸雜進”,尤喜讀“極俗的書”,而精微深奧的哲學、美學、文藝理論等高頭講章,則像“小兒吃零食那樣吃了又吃,厚厚地一本本漸次吃完”。我雖不敢奢望我的學生們能夠取得和錢鐘書先生一樣的成就,但至少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使我的學生獲得和錢鐘書先生一樣的閱讀樂趣。
(作者單位 山西省永和縣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