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它在數學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隨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越來越受到老師和社會的關注。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也成為人們共同的呼聲。
關鍵詞:創新能力;初中數學;教學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創新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初中數學老師要積極思考,如何才能提高中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找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營造創新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教學效果,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數學教學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變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釋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數學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鼓勵學生討論并提出不同意見,然后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將不同的意見進行組合,從而得出更好的結論。數學老師要以朋友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友善地對待學生,使學生一同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來,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思維活躍,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先得引起學生的興趣。數學老師不能光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而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擴展,使學生建立發散性思維,提高他們求知的興趣。此外,數學老師本身的創新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才能有力地引導學生培養創新能力,將淵博的數學知識進行科學地加工和創造,并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興趣,并且以主人翁的意識參與到數學教與學的實踐中,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提高他們的創新積極性。
三、課本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許多課本知識來源于實際的生活,并且服務于實際生活。老師只有將課本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比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會初次看到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有一些幾何概念學生是初次接觸,很難進行理解和消化。數學老師不能夠單純地給學生解釋幾何圖形的概念和公式,必須讓學生對幾何圖形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數學老師可以建立一些生活中常見幾何圖形的模型,將模型展示給學生看,然后發揮學生的想象,使他們聯想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將課堂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提高他們對幾何圖形的感性認識,增加他們對幾何圖形的理解,然后再給他們講解抽象的幾何概念和公式,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會更加輕松和容易。并且數學老師在給學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幾何模型的時候,學生也會突發奇想,嘗試建立一些其他生活中的幾何模型,他們的動手能力就會增強,實踐能力就會逐漸地培養并提高起來。
四、選取合適習題,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有許多數學習題都是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經過精心的思考設計的,它們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因此,適當的習題在數學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適當的習題,學生能夠總結出一個類型的題該用什么樣的解題技巧,該運用什么樣的知識,習題測試的是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因此,適當的練習題對于學生養成一定的解題思維,形成系統的解題套路和提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所學知識,有針對性地選取一定的習題,提高學生運用課本知識的能力。然而,數學老師也不能給學生布置太多習題,往往習題之間會有一定的重復,數學老師只需一個類型的題選取一定數量就行。如果選取的習題太多,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打擊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對學習數學喪失興趣。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全社會對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教育應該和社會的需要接軌,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創新能力是社會需要的一種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老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不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老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意識,然后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提問,主動探索和學習新知識,并通過一定的課外練習,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成為新世紀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小蘭.培養學生數學創新精神的藝術和方法[J].價值工程,2010(5).
[2]鐘征.談談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J].科技資訊, 2006(4).
[3]聞懷成.如何培養學生數學創新精神[J].教育科研論壇, 2008(11).
(作者單位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