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是中學學科教學體系中的一門特殊學科,它知識內容復雜,綜合性強,一些理論知識抽象難懂,致使學生對高中地理的學習缺乏興趣。高中地理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的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一線地理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進行簡單介紹。
一、實施“探究式”的地理課堂教學
所謂“探究式課堂”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為基礎,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自由表達觀點、質疑探究問題,并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形式解難釋疑的活動,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形式。“探究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并通過自我探究,掌握科學方法和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作為“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學習《人口的變化》一節時,筆者先讓學生在上課時進行預習,通過預習課本知識或是借助其他資料解決以下問題:“人口的增長有哪幾種增長模式;人口為什么會遷移;現今我國人口是哪種增長模式;農業革命前后,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幾個問題有的可以在預習課本時找到答案,有的需要自己動手查資料解決。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既培養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又擴大了自己的視野。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問題的答案是自己動手找到、發現的,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時間,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借助地理圖像,有助于學生準確、牢固地學習
地理圖像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它能提供比文字更加準確的地理信息,地理圖像有很多種,如地圖、日照圖、等值線圖、氣候類型圖、區域圖等等,利用這些圖像,有利于使抽象內容直觀化、具體內容形象化,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問題,準確地進行解題。近幾年,圖像在高考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所以要求學生必須對地理教學中的圖像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更好地解決考試中的問題,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三、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
多媒體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起到積極的、獨特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利用錄像、圖片等直觀材料將學生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形象、生動、活潑地展現出來,引領學生遨游探索宇宙空間,使學生身親臨其境到各個地方旅游,激發學生了解當地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知識的欲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行星地球》一章時,學生對課本當中的八大行星,地球的公、自轉,地球的圈層結構(地震波、地球內部圈層、地球外部圈層)等問題時,由于學生并不能親眼看到行星地球真實的情況,所以很難將那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和地球的真實情景聯系在一起,不能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一些Flash、幻燈片等技術,讓學生親自觀看八大行星公轉運動的共同特點,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地球。既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多媒體應用于地理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
四、利用所學古詩詞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等的描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知識在我國古詩詞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如“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體現了“緯度越高,氣溫越低”;“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體現了“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等等地理規律、原理。又如,在講有關長江的知識時,如果穿插上“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能夠生動地再現長江上游“多峽谷,水流急”的特征,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長江的氣魄,理解本節內容,進而提高地理課堂的學習效率。
總之,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教師要根據課本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效率,完成時代賦予高中地理課堂的使命。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康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