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導學案的使用成為教師關注的一個問題,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導學案編寫和運用的一系列問題,探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導學案;新課程改革;編寫;運用
“導學案”應課堂教學改革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矛盾而生。運用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既不重教也不重學的“夾心族”。其教學流程是:自學教材—討論交流—啟發指導—練習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必須根據教師編寫的導學案進行自學和交流。導學案編制的好壞對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式模式是借助導學案引發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導和學”,關鍵是教師,根本在課堂。其課堂實施過程為:目標定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課堂展示—課堂練習。其編寫過程為:集體討論—編制初稿—展示交流—補充完善—超前印發。切實抓好“課前預習—課堂展示—鞏固落實”三個環節。針對這些認識,我們最終將導學案確定為四個部分:(1)學習目標;(2)課前學習(包括預習中遇到的問題);(3)成果展示;(4)鞏固練習。
二、導學案的內容
導學案包括以下內容:(1)題頭;(2)課題;(3)學習目標;(4)問題探究。首先是以填空的形式對本課時的基本線索、基礎知識點、重要知識結構等高度概括,讓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完成,從細節上對所學內容有所了解,我的做法是學生自學后完成《創新設計》上的填空和判斷題,梳理知識點。其次是對重點內容設計思考題或探究題,讓學生在自學預習時思考,上課時教師再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這個環節要充分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重難點突出。例如,第二課第二框題民主決策中,在學生預習看書后設計問題“假如讓你模擬一次聽證會,體會聽證會的步驟,你認為聽證會舉辦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學生經過小組討論,歸納出聽證會的召開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最后,訓練或練習,習題要體現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運用,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并且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答案,通過課堂展示成果、交流經驗。
三、導學案的發放
預習是導學案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導學案應該在上課的前一天發給學生,學生拿到導學案后,可以在前一天的自習時間預習。
四、導學案的運用
上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打開預先發下的導學案,明確本節課要實現的學習目標,根據導學案上教師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先自己去讀書、思考,去完成學習目標中的要求。學生可邊讀邊思考,邊記錄,也可翻閱工具書查閱資料等,像填空等基礎性較強的題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組交流、討論、檢查,進行合作性學習,而教師一定要巡視指導,要參與到各組中去討論、指導;對學生有爭議的答案,可傾聽學生自己的解釋,一定要熟記于心,在講課時解決。這兩個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應該占去課堂教學一半多的時間。教師的巡視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思維習慣、明顯的學習障礙、學習的薄弱環節,等等,以使教師的引導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師就學生的問題卡及本堂課出現的問題精講點撥、解疑釋惑,師生集體交流,學生歸納總結。
五、導學案使用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1.剛剛升入高一的學生還不太適應導學案的教學模式,絕大多數學生可能都沒有很好地完成預習思考和填空,因此,要做好學生自主預習學法與習慣的培養。
2.很多學生,導學案上課前學習的習題雖然都做了,但卻是在書上直接找到的答案,并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到了成果展示環節,學生直接把答案讀出來,卻不理解,這就沒有達到預習的目的與效果。所以,還要加強對學生自主預習的學習指導,培養學生看書、思考的習慣,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目的。
總之,導學案的實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合作,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形成,更有利于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們將繼續跟蹤、研究這個課題,對于導學案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也要及時研討,找尋解決之道,使之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車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