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學習是打破傳統的繼承性學習,向創造性學習的轉變,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充分、自主的探究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將探究性學習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意識
創設引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情境,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發探究意識的鑰匙。“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有疑才有探究。教師可以利用媒體、圖片、詞組短語提示、對話、誦讀、表演、演講等方式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老師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先請學生進行猜測性回答;之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搜集信息、進行組內討論、分析并處理獲取的信息;最后由學生自己組織獲取的相關信息、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解決提出的問題。
二、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構建探究平臺
1.探究性學習提倡讓學生自主探究。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要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自主發現規律和方法,自主探究思路,自主解決問題。
2.探究性學習主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情感體驗。探究性學習不僅僅針對問題的解決,還要注意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會自然地滲入感悟,也就是敏銳地捕捉信息、聯系已有的知識,結合文境去探究,體味不同文化蘊涵的情感。
3.構建師生、生生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探究學習的關鍵。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心情愉快,學習興趣濃厚,易于接受新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尋求答案、共同尋找事物的規律中,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三、精心設計活動,指導探究方法
1.學會情境角色換位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以自己身邊的事物為模型,讓學生模擬情景為文中人物,或引入相關角色,去換位思考,來指導學生的探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可通過角色扮演或角色換位,引導學生抓住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通過親自參與,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2.運用發散思維,填充“空白”
好的文章都留有許多“空白”之處,引導學生盡情發揮想象,探究這些啟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點,鼓勵學生自由地續寫或改寫英語短劇或對話,在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使學生的創造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展。
3.抓住模糊點,深入探究
有些文章的語言具有模糊性,那么對文章的理解就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師可以經常采用討論、爭論的方式,通過激疑存疑法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勇于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辯論,使他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標新立異、敢于逾越常規,抓住文中的模糊點、交代不明處去探究、去探索,直陳己見。
四、展示成果,分享探究快樂
學生在共同探索、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后,分享探究成果無疑是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肯定及鼓勵。成果的展示是全體組員共同努力的結晶,也體現了學生努力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通過分享共同的學習成果,會使學生對本門學科產生好感,進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為學生營造開放輕松的學習環
境,提供更多獲得知識的渠道,并將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綜合運用,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策略。
五、開展探究性學習應注意的事項
1.在英語教學中,要強調探究性學習的多樣化設計模式。探究式學習不僅要強調探究中的動手,更要強調動腦。探究式學習和其他學習方式各有所長,應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及其相互促進。
2.英語探究學習應面向全體學生,并關照個別差異,為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提供足夠的支持條件。探究性問題的設計應面向生活、面向社會,探究學習的重點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而在于能否運用于實踐。
3.在探究中要辯證地處理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的關系。在探究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傾聽學生的觀點,探究過程中要珍視并正確處理學生已有的個人知識和原始概念,引導學生積極反思;珍視探究中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即學生間的相互傾聽。英語教師要在不同學段,對學生探究的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
總之,在探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自覺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采用有利于學生主體主動發展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不斷為學生創造一種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積極探究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探究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造能力,推動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