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影響
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不但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而且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成長氛圍的構成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
1.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約弗夫(S.L.YOVEFF,1972)對28所學校中的1672名地球學專業的學生和43名教師做了調查。他發現,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是正比的關系。其中教師對學生的熱情關懷是學生對學科形成積極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對學生熱情關懷,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自信心,而這正是學生堅持學習、熱愛學習所必需的。
2.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我國醫學心理學家丁瓚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于人際關系的適應。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特別重視與教師的關系,甚至超過父母的關系,因此,師生關系對學生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被教師接納和信任,他們享受到師愛的溫暖,感到自己的價值,他們就會相信人世間的真誠和美好,從而喜歡集體生活,喜歡社會生活,從而對人生充滿希望。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現實情況是,我們的師生關系還沒有從“師道尊嚴”中解脫出來。那么如何改變目前師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
1.真愛我們的學生
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與之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應該真心愛我們的學生。就像夏丏尊說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這樣一項調查:隨機抽取120名老師,問“你愛學生嗎?”90%回答“愛”;隨機抽取120名學生,問“你感受到老師的愛了嗎?”僅10%回答“能體會到”。不可否認,有很多老師確實是愛學生的,但有時候我們的愛學生沒有收到,我們愛的方式學生還不能接受。
愛學生就要學會欣賞學生。尤其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他們的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從中獲得自信。
2.“不忘初心”——做一個好老師
看過一篇文章: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終身成就獎”,本是人人夢寐以求卻又高不可攀的榮譽,但近一屆的獎項卻出人意料地發給了一個地位卑微的郵遞員。在他工作的30年中,他每天的工作態度與他到職第一天的那種認真與投入沒有什么兩樣,而且經他投遞的數以萬計的郵件,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因為有句話伴隨他直到現在: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要“不忘初心”,即永遠記住最初的決心與信心,不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在乎了。相信很多同仁也有同感。既然當初選擇了這三尺講臺,又有什么理由不兢兢業業地做一個好老師呢?
3.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平等就意味著教師不以“權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平等就意味著教師不要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要一視同仁,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家庭背景以及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積極營造教育平等的氛圍,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交往與交流,“蹲下來和學生說話”。把課堂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在“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建立在融洽的師愛氛圍中,建立在教師高尚的人格修養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礎上的。當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單靠這片言只語是無法詳盡的,只能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探索。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市鋼城新興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