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對學生的教育既包括對學生生活、學習、思想上的悉心關懷,也包括對學生取得成績或進步的贊揚,當然也離不開對學生犯錯后的批評糾正。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同樣也能體現教師的師愛,有效的批評教育能幫助學生迅速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對學生的批評教育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學問,需掌控適度。那教師該如何巧妙地運用“批評”這一教育手段呢?
一、寬容看待學生的犯錯
學生犯錯是不可避免的。古語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有的班主任往往把學生的起點定得很高,對他們各方面的要求很嚴格,甚至希望自己班上的學生最好永遠都不要犯錯誤。所以當得知某某學生犯錯了,就容易產生疑惑、急躁、火冒等情緒;如果是學生頻繁犯錯,他就很有可能產生抱怨、絕望的情緒甚至失控場面。這些情緒都不適合開展批評教育工作。
我校是一所職業學校,在校學生的年齡大多集中在17~20歲,他們社會閱歷淺,思想還不成熟,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夠深入,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獨立自主的意識逐漸增強,待人接物方面容易沖動,情緒變化也比較快,還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再加上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學業壓力不強,這也為學生犯錯提供了溫床。
我校的學生大部分是住宿生。因來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長環境,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他們在集體生活中也容易產生矛盾。
認識到以上幾點,我們就能在工作中克服不良心理,以寬容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犯錯,為接下來的批評教育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批評忌急
批評教育既看重結果,也看重整個過程。但有些班主任往往一聽到學生犯錯就立馬進行批評,結果因為當時雙方的情緒都很激動,師生之間發生頂撞,到最后教師會變得很被動。所以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忌急,我們可選擇在對方情緒稍加穩定之后,或稍隔些時間再進行。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班主任要通過調查和詢問相關人員等渠道去了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心里備個“小譜”,想想自己該采取什么方式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需要注意點什么。這樣就能使整個批評過程中教師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讓整個談話過程都處于自己的掌控之中,讓學生心服口服。
三、批評要注意場合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學生也不例外,所以我們盡量少在大庭廣眾下批評學生,因為不分場合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令學生感到難堪;有的學生還會因此對班主任產生仇恨和叛逆心理,處處與班主任作對;有的甚至會從此一蹶不振,頹廢消沉,難以補救。所以一般來說,公眾的批評可選擇在班級進行,一些嚴肅的事應單獨與學生進行個別批評。我們可利用空閑時間或借口找學生商量點事,或借口與學生同路、偶遇等,盡量創設一個平常、隨意、輕松的氛圍,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四、批評要靈活
批評時一貫嚴厲會造成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一貫溫和會導致學生漸漸不怕你,有恃無恐,從而影響班主任威信。所以批評時班主任的態度不要千篇一律,而應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例如,對于性格開朗、易于接受批評意見的學生,可一針見血,達到曉以利害;對于內向、敏感、自尊心強的學生,可采取“和風細雨”式的批評,達到曉之以理;對于吃軟不吃硬或性格倔強的學生,要心平氣和地和他們交談,以避免沖撞;對于吃硬不吃軟,或輕率的學生,批評時可以嚴厲,但不能辱罵訓斥諷刺挖苦,以免傷害其自尊心。對于無意犯錯和初次犯錯的學生,如果看出學生已經在為自己的過失而懊悔時,可采取模糊的方式,蜻蜓點水,點到為止;對于屢教不改者,教師不可怒其不爭而失去信心,任其發展,而應該尋求多方力量,冷靜面對,找出根源,對癥下藥,必要時可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相輔相成。
五、批評的方法
1.以退為進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優點。有時批評學生時,我們可以先表揚他的優點,再指出他的不足。通過創造這種有利條件,點燃學生的心靈之光,讓他們看到希望,鼓起揚長避短的信心和勇氣。
2.以德感人
一個班主任是否稱職,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在批評學生時可適當地利用這一塊籌碼來暗示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一直在關心他,所以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取,不要辜負了老師對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3.激發士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有時可針對具體問題巧妙地采取激將式的語言,例如“難道你就認定自己比他們差嗎?”“你行的,老師不會看錯你的!”從而使學生情緒高漲,信心大增。
4.換位思考
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適時地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讓學生推己及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這樣更利于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錯誤。
六、要慎用批評
批評是教育的一種補救手段,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能不用就堅決不用,能少用就盡量少用。班主任在管理學生中不要事事抓住不放,對學生的批評應一次性完成,批評時做到話語簡明,重點突出,寓意明顯;批評時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由此及彼,舊事重提,揭露學生的傷疤。若是一個人所犯的錯誤,不要去旁及無辜;而普遍的問題也不應只批評一個人或幾個人,這樣會使學生感到不公平,即使批評正確,他們也不易接受。
批評并不是教育的結束,而是教育的開始。批評后,還要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使先前的教育效果錦上開花!
1.主動接觸,振作精神
學生受了批評以后,容易會產生自卑感或恐懼感,往往與老師有一個疏遠期。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主動接觸學生,使其盡快振作精神,回到學習和生活的正常軌道。
2.聯系家長,互通信息
在批評學生后,可依據學生所犯錯誤的輕重決定是否告知家長,必要時還應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長的配合。若學生受批評后能積極改正,并表現良好,班主任要將這一情況告知家長,讓家長對其進行認可和表揚。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
[2]楊同銀.班主任工作技能訓練指導.
[3]韋洪濤.班級工作與心理輔導.
(作者單位 無錫立信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