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讀好文章,總能讓人如癡如醉。語文教材正是培養兒童情感的好材料。語文老師應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并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創設情境,渲染氛圍,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進入課文“角色”,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導入《小珊迪》一課時,我這樣講:“一個冬天的早上,雪花紛飛,(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意境)飽受饑寒的小珊迪被馬車軋斷了兩條腿,躺在一張破床上,他就要死了。(凄愴的情節像一陣風輕輕地吹過學生的心海)臨死前,他念念不忘的是:可憐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他怎么辦呢?誰來照顧他呢?(老師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哽咽的話語,使學生的心海漾起了波紋。教室里彌漫著一股悲痛之情。)”這樣的導入,用角色觸動學生的情感領域,學生伴隨著內心的情感初讀課文,為領會小珊迪的誠實、善良奠定了感情基礎。
二、創設情境,感受形象
作者的情感是寄寓于所描繪的形象中的。只有引導學生去認識形象,感悟形象,“觸摸”形象,學生的情感才能與作者相通。導入課文《會搖尾巴的狼》之后,我先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了一個陷阱,在陷阱里貼上剪紙的狼,在陷阱上邊貼上剪紙的羊。(簡筆畫使課文中的形象成為眼前的視像,抽象的語言文字有了生命,學生興趣盎然)接著,放映狼在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來的動態畫面,并配以滑稽的音樂。(學生看見了狼的丑態,禁不住嘲笑它,有的還在下面拍手稱快)有了表象再細讀課文中狼與羊的五次對話。老山羊的善良、誠實、機警,狼的虛偽、狡猾、兇惡的本性,富有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很快在學生眼前清晰起來。當讀到“你再會搖尾巴,也還是兇惡的狼。你干盡了壞事,誰也不會來救你的。”這些句子時,有的同學咬牙切齒,對狼的痛恨之情溢于言表。
學生在感受形象中動情,在動情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這樣的朗讀才富有感染力,真摯動人。教學一旦觸及兒童的心靈,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情啟思,推向高潮
巴金的《春蠶》中有這么幾句話:“每天深夜,母親總要起來添桑葉。我一覺醒來,常常看見母親拿著燭臺去喂蠶,閃閃的燭光照著她那帶著皺紋的慈祥的臉。”隨著老師輕輕地描述:我們仿佛看見漆黑的夜晚,母親拿著燭臺去添桑葉,多么辛苦啊!從哪些詞語中可以體會到母親養蠶的辛苦?學生帶著問題品讀,有的說:“我從‘每天深夜’‘總要’‘常常’這些字眼仿佛看見母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操勞的身影。”有的說:“我仿佛看見母親捧著大把大把的桑葉喂蠶的時候,額角上滲著汗。”學生在品讀、思維中已漸入意境,一位勤勞的母親的高大形象在學生面前浮現。
接著引導學生,如果你是作者,當你一覺醒來,看見眼前的這一幕時,你最想說什么?學生深情地說:“母親太辛苦了!讓我來幫幫您吧!”“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答母親。”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用豐富的情感使學生在感情世界里沉淀。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野縣溧河鋪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