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使互聯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主題。當前,網絡不僅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的象征,更是一個國家整體科技水平甚至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據統計,我國上網人數已達4.04億,并以每年成倍的速度增長,其中青少年占80.0%以上。網絡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提供給人們便捷,又存在著讓人癡迷的危險。對此,教師進行了調查,以期能夠引導青少年在網絡社會中趨利避害,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危害;對策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日益廣泛和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網絡正在逐步進入人們的生活,網絡文化網上傳播的巨大時效性,是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人們只要擁有一臺聯網的計算機,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發布或接受信息。人們通過網絡,隨時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特別是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人們提供了色彩艷麗的圖片、悅耳的音響、活潑的三維動畫等,使人們在身臨其境中取得多感官同時感知的學習效果,在活躍、輕松、愉悅的環境氛圍中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識。與此同時,網絡也逐漸成為中國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有些青少年因為沉迷網絡而荒廢了學業,令家長和學校非常擔憂。這正在演變成一個被大多數人所關注的社會問題。
對青少年來說,網絡既是天使,又是魔鬼。說它是天使,因為它給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海洋的窗戶。說它是魔鬼,因為它也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內容。運用各種手段,以求趨利避害。
據教育專家分析,互聯網這一方便的傳播工具是中小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罪魁禍首,由于國內中小學普遍缺乏網絡管理人員和防范措施,這一現象將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推進而日益嚴重。
一、網絡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1.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識
據統計,當前網上的信息來自美國的占50%,來自中國大陸的僅占0.01%。這表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占據互聯網這一文化傳播的制高點,一方面控制國家輿論,另一方面源源不斷地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滲透其價值觀和精神文化產品。這必將對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弱化。
2.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增多
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份可以變成電腦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不會被人察覺。據統計,日前,計算機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這1%中,只有4%會被指控。網絡的隱蔽性特征以及網上黃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濫使網絡犯罪層出不窮,侵犯知識產權、惡意制造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也逐年增多。
3.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
網上交往是一種以網絡為媒介,以文字符號為載體的間接交往。交往的虛擬性,使人們不必遵守現實生活中的交往規則,也不必承擔違反交往規則而承擔的責任,人們可以暢所欲言,甚至可為所欲為,極易導致青少年對人際交往的道德標準的模糊,易產生對現實中的人的不信任,從而淡漠現實生活中與親屬、鄰居、同學之間的感情關系。
4.影響青少年學業和身體健康
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讀書、學習的時間,對青少年的學業有很大的影響。長時間上網,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導致生物鐘紊亂,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同時,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器,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等。
二、采取的對策
面對網絡文化的消極影響,一味地采取消極的堵截方式是不明智的,也是行不通的。積極的對策應該是在利用網絡促進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盡力做到揚長避短,興利除弊,使校園網絡文化在青年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發揮其積極作用。
1.要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我們的主旋律占領網絡教育陣地,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時代精神和優秀知識的課堂
有關部門應將我國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料放在網上,讓青年學生更多地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以抵制不良網絡文化的侵蝕。與此同時,規范網絡行為,促進網絡的健康發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立法部門應加快網上立法,根據網絡特點,盡快加強網絡違法和犯罪的認定,以便于采用法制手段來制止和處罰網絡信息犯罪。面對網絡上精華和糟粕并存、良莠摻雜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關的監控機制,及早研制出能“過濾”有害信息的軟件。
2.要培養青年學生的道德自律精神,提高網絡道德素質,加強網絡道德自律
各級各類學校應盡快把網絡倫理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使學生將網絡倫理和網絡技術置于同樣重要的地位認真學習并加以遵守,以提高對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以及面對信息技能吸引的自控、自律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使之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自覺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遵守合乎時代要求的信息道德,以時代的信息道德準則來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與活動。另外,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網絡信息傳播中的不健康現象進行譴責,在校園內形成一種揚善懲惡的網絡輿論環境,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學校有關部門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上網成癮的學生吸引過來,使他們既能走進網絡,又能走出網絡,真正成為網絡的主人。
3.提高青年學生對網絡文化信息的判斷力,是減少校園網絡文化消極影響的根本措施
網絡文化信息的判斷力是面對復雜信息能夠作出全面審視和迅速選擇的能力。在互聯網上,如果不具備敏捷的判斷力,就有可能被大堆的垃圾信息所淹沒。美國學者T·R·莫斯森認為:“大學的力量并不在它傳播信息的方式上,而是體現在有助于挑選、闡釋已獲得的信息的方法上。”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應重視網絡知識培訓,提高學生使用網絡的水平。在培養學生具備網絡使用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自己辨析網絡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教師要教育學生面對網絡信息要有科學、全面、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師要教育學生對自身信息需求要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更新、更有用的信息,達到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培養美德的目的。
家長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堅決不上不良網站,不從事網上非道德和非法活動。積極引導孩子良好的上網習慣,從網絡中汲取各種有益的知識,真正把網絡當作孩子學習的平臺和助手。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和法制意識,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給青少年以潛移默化的良性熏陶,讓青少年把課余時間投入到有益的正當活動中去。同時注重孩子的心理疏導及交友的情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習慣,對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對不良行為要及時地預防和矯治。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決,而要多與孩子交流溝通思想,及早發現情況,即使有“苗頭”,也可以完全解決在萌芽狀態之中。
總之,隨著網絡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對青少年影響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影響,既不能因為它的積極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為它的負面因素而因噎廢食。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建設,努力使互聯網成為青少年獲取知識和信息的一個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積極防范互聯網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加強青年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提高他們在網絡文化交流中的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同時在每一臺學生可以接觸到的計算機上增加防范措施,加上媒體、企業、學校、家長的共同配合,才能徹底杜絕互聯網上的不良信息傳播,才能真正使校園網絡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發揮其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高陵縣涇河工業園韓村
一路長慶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