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中,關于應用題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在教學的指導下,能發現和提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概過程與結果。”根據以上目標要求,在低年級段應用題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意識,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一、結合實際生活的具體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應用題時,創設與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十分重要的。如,小學數學四冊第一單元中,利用多種計算方法的應用題。我在教學例題1的時候,首先從學生最熟悉的游戲情境著手,沒提出已給的條件而讓學生觀察情境畫面(動畫片),然后讓學生仔細觀察,再從不同角度把自己所觀察的說出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討論,進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結果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出了不同的數學問題,運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了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體驗到從生活實際問題轉變到數學問題的過程。特別是使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數學問題,初步認識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逐步形成了發現和提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從不同側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在開放式思維空間里解決問題時,把著重點應放在學生自主理解教學信息,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上。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出答案,對有條理性地敘說解決過程的學生給予積極、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前面提到的例1教學中,在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后,小組內討論交流計算方法,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其中,計算方法:(1)22+13-6=29(人);(2)22-6+13=29(人),即,比較以上兩種計算方法,讓他們知道兩種計算方法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逐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練習要適度,方法要多樣化,豐富課堂練習的開放性
小學低年級練習以室內教學為主,課堂練習要適度,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努力使每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得到特殊的照顧。還有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是長時間的,因此,單調的練習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感,使練習效率低下,教師要注意練習形式的多樣化。例如,“根據題的意思,寫出計算式”“實際問題的解決”“補充問題”“買物品的實踐活動”“選擇合適的計算”等,組織多種練習活動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低年級應用題教學中,組織豐富的、實際的、帶有探究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應用意識的形成。
(作者單位 吉林省安圖朝鮮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