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作為增強小學生體質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安排的基礎上,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上。要搞好小學體育教學,科學合理的教材必不可少,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體育鍛煉理論和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選擇 一、教學內容選擇依據
(一)按照《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各項要求進行選擇
(二)按照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選擇
(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符合體育本土(校園)化教學
(四)在以共同教學目標為主導的前提下,提倡教師教學的藝術化、多樣化和個性化
二、教學內容選擇原則
(一)生活化
(二)游戲化
(三)社會化
(四)民間化
三、教學內容選擇來源
(一)改造傳統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內容多為競技運動,但并不是所有的競技運動都適合小學生。在新課標背景下,要使這些競技運動適合小學生就必須對其進行一些科學合理的改動。改動要以激勵功能為主導,要以小學生的身體發育程度為基礎。
1.改造田徑項目
田徑項目是體育運動中必不可缺少的項目。要改造它們并使它們符合小學生,就要對傳統教材進行損益,譬如更改項目原始規則標準,改進動作方式,降低項目動作難度等。此外,還可以在項目中加入比賽、游戲等環節。
2.改造球類項目
球類項目是大多數男生都鐘愛的體育項目,然而因身體不成熟的限制,有很多方面都不是小學生們玩得動的。譬如說籃球,籃筐對于小學生來說過高。因此,針對這種現象就要將籃筐調低,這樣才能使學生們玩得起來,并對它感興趣。
3.改造體操
體操幾乎是每個小學生每天都會進行的項目,因此,要對其進行合理改造。體操開展的時間不能過短,不然就會出現還沒有熱身好就已經結束了整個運動過程的情況。動作優美雖然是體操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也不能因為追求藝術化就忽視了功效,必須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移植民間體育
在新課標背景下,移植民間體育要以課程理念為向導,可以移植如下體育活動:飲水瓶活動、紙球活動、走梅花樁活動等。需要強調的是在移植過程中也要進行合理的改進。
(三)響應社會目標
教師要以社會目標為引領,聯系小學生日常生活,創編相應的體育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將自己與社會聯系起來,幫助他們了解社會。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要以小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為先決條件,要在對傳統體育進行改造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此外,還要與社會連接起來。
參考文獻:
[1]馮紅靜,陳波.美國小學體育教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2):110-111,113.
[2]衛春峰,徐煊鋒,蔣昊文,等.大、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銜接之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36):124-125.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火鋪鎮沙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