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是兩個緊密聯系的環節,二者密不可分。只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讀寫素質的提高。
一、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土壤
1.在閱讀教學中,抓住精彩的語段,進行仿寫訓練
仿寫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三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寫話階段時,我便經常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仿寫的片段要么結構新穎,寫作方法獨特,要么遣詞造句別具一格。
2.在閱讀教學中,抓住文章中心,進行續寫訓練
閱讀教學最終達到的目的無非是抓住重點詞、句、段等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起到教育意義。有一部分文章表達方法含蓄,結尾處總有一種言已盡而意猶存的意味,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對學生進行續寫訓練。
3.在閱讀教學中,抓住獨特的結構,進行想象說話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兒童的想象力發展了,張開想象的翅膀,他們就可以飛。如《荷花》一課,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如果我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會看到、聽到、想到些什么?”學生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練筆,例如,“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在微風中,在陽光中,我快樂成長,小魚和我嬉戲,小鳥對我歌唱,我把花香傳遍四方。”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這樣的訓練,提升了學生的讀寫意識,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作文
作文教學重在閱讀積累。其實作文訓練是一個由模仿到創造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目標外,還要讓學生學習作者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文章讀的多了,仿寫多了,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悟出其中的寫作方法,逐步積累,自然表達了。
如,在教學《秋天的雨》時,我著重讓學生以讀為主,讀中積累好詞佳句,然后讓學生以“我愛秋天”為題寫一篇作文。有了本篇范文引路,有了好詞佳句的積累,加之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學生寫作得心應手,表達清新流暢。看:“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漫步田野,不經意間,一陣北風迎面撲來,帶來了一些涼意。路旁的柳樹簌簌落下幾片柳葉,我驀然驚覺,秋天已經來到了人間。”多美的語言啊!簡潔生動的幾句話,就點出了秋天的特征。結尾:“我愛秋天,不僅愛它的樸實和宜人,更因為面對金黃的谷穗,紅彤彤的果實,我懂得了,只有經過流汗付出才能有所收獲。”顯然,這跟小作者平時注重詞匯積累、鉆研作文密不可分。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