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從挖掘教材要有深度、拓展文本有廣度、學法指導要適度、課堂教學要有溫度幾方面論述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從而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關鍵詞:高效;深度;廣度;適度;溫度
高效課堂的提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給向來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空氣。它充滿了人文關懷,洋溢著向上、向善的基調。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和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主人”地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為此,我們要把握住高效課堂的精髓,努力讓學生“愿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自己的舞臺,把學習當做一種享受。然而,要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就要在教學中處理好四個“度”:挖掘教材要有深度,拓展文本要有廣度,學法指導要適度,課堂教學要有溫度。從而使語文課堂呈現出盎然的生機和鮮明的特色。
一、挖掘教材要有深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生命是獨立的,教師永遠是站立在學生生命之處,不能進入學生的生命中。教育要發展,就要努力地親近生命,讓生命自由地舒展。因此,成就語文高效課堂的第一要素就是有深度地挖掘教材內涵,課堂教學就要努力做到“求真”“向善”“溢美”。要有深度地挖掘課文中所隱含的真善美,讓學生在真善美的熏陶下快樂成長。在語文課堂上,要努力揚起生命的風帆,引導學生進入追尋真善美之旅,而這些都可以在導學案中體現。比如:在學習《憶讀書》這篇課文時,借教材中冰心從小就愛讀書的事實,聯系《三國演義》《聊齋志異》之類的圖書,引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學生不僅對冰心感興趣,還對讀書、對這篇課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就好。
二、拓展文本要有廣度
語文課堂是靈性的課堂,我們只要想方設法地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地探索知識,并進而將之轉化為一種個人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比老師講十遍二十遍要好得多。因此,如何延展教學文本,活躍課堂氣氛,把文本放置于廣闊的文化空間中,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因為在我們的腳下,有一條滋養了這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長河: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夸父在烈日下奔走,精衛鳥在藍天里歌唱;嶙嶙魏晉風骨,巍巍盛唐氣象;蘇東坡月下把酒,聲聲向蒼天發問;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夜夜夢里點燈……就拿《憶讀書》來說吧,文中說冰心讀了好多書,告訴少年兒童讀書的好處。所以說,語文教師就應該和學生一起漫步這歷史和文化的長河,和學生一起沿著歷史長河古道逆流而上,拾一塊女媧補天的彩石,借一彎漢宮的冷月,摘一支渭城朝雨中的柳枝,帶領學生走上精神和文化之旅,將語文課堂放置在古老的文化長河中,讓學生自己尋找,那樣,即使是枯燥的文本,也會變得靈動起來。這時,教師教起來可以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學生學起來可以舉一反三,集思廣益。而且廣度成就高度,學生在文化之旅和文學殿堂中可以自由地翱翔,釋放心理能量,激發心靈暢游,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三、學法指導要適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打造高效課堂的今天,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應該指導學生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教材和學生面前,教師首先是一個決策者,然后才是一個執行者。高效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學為主,以練為主,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要有高屋建瓴的駕馭能力,課堂上允許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成熟或不成熟的看法,突出感悟、討論,努力尋求師生思維的碰撞,達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的程度,有效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讓學生主動發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造性地學習。
四、課堂教學要有溫度
“點燃學習火花,撥動學習心弦”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只要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高度傾注學習,從而為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思想基礎。就拿《樂山龍舟會》來說吧,課前我首先用多媒體播放龍舟競賽盛況,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撥動了學生學習的心弦。然后分組學習課文,體會“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那激情一浪高過一浪。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課不在深,有“情”就靈。要勇于創造激情澎湃的課堂,要勇于創造一種使學生真正處于學“語文”,用“語文”的情境,使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思考問題。真可謂師生一起綻放的笑臉是課堂上永不衰敗的花朵啊!
此外,高效課堂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有效合作。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按照不同的層次搭配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總之,高效課堂是人性化的課堂,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必須首先改變自己,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東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