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教師不斷探究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實現學生考查方式的全面化與教學方式的革新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之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能力;課堂活力;教學方式
步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來,人們已更加意識到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信息時代、科技時代這些背景之下,創新能力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小學階段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時期,尤其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但是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要求,而且是國家、社會的發展對于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提出的要求。
一、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現狀
經過筆者在教學一線多年的觀察,多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目標之中,單純的重復講課—復習—考試的教學路線,完全沒能從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中走出來,而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上得不到提高,我們教學的目的也不能實現。總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有以下幾種情況。
1.單純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課堂活力的激發
課堂活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不少小學語文老師卻忽視了這一點。這些老師上課不是不認真,每堂課都會精心備課,對學生的作業也會相當認真地依次批改,但是教學效果往往并不好,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不能達到目標,考試成績也不如意。
究其原因,這些老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上課滔滔不絕地講,完全沒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只是聽課,不能與老師形成互動,即使老師提問,班里也是死氣沉沉,沒有幾個學生主動來回答問題。比如,在講到《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有的老師僅僅領著學生翻譯一下文章、講一下文章的思想就拿出十幾分鐘的時間來讓學生背誦、默寫,這一堂課下來只能算作“講課”,學生雖然能夠學到基本的語文知識,但由于課堂活力的缺少,學生沒機會發散思維,去提升自己在語文課堂上的聯想力與創新能力。
2.過分注重考試成績,忽略學生能力的提高
素質教育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途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應試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素質教育關注的是學生能力與個性的培養、身心的健康發展。事實證明,應試教育培養出的學生已經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的發展,步入社會后根本沒有競爭力,而學生在素質教育下不但能快樂成長,而且可以具有較強的社會競爭力與適應力。
我國實行素質教育已多年,但是許多語文老師甚至年輕的老師都沒能從應試教育模式中走出來。他們重視的是學生作業的“完美”完成、考試的“完美”作答,得到一個好的分數,這才是他們教育的目的。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順利通過中考、高考這些門檻,因此在教學時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上課時他們讓學生專注于字、詞、句與文章的記憶,用大量的做題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可否認這樣學生會有比較高的考試能力,但是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思維的創新能力都沒能得到提高,這與素質教育的初衷是相違背的。
3.課堂教學方式死板,無視學生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前提。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學觀念與技術的革新,一些新型的教學方式開始進入課堂,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多媒體教學、互動型教學、啟發式教學……這些嶄新的教學模式都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而有趣,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然而,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還沒有走出來:學生預習—老師講課—學生復習、練習。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興趣都消磨殆盡,更不用提創新能力的培養了。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語文課堂的特點以及近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豐富課堂內容,激發課堂活力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必定是一節豐富的語文課,這是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決定的,也只有實現了語文課堂內容上的豐富,才能形成一節具有美感的語文課,讓學生體會到語文之美,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講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我并沒有很刻意地講述詩的意思,而是先讓學生領略,讓學生閉上眼想象這首詩是怎樣的一幅圖畫,讓學生形成畫面感,然后讓學生自己描述,看誰描繪得最生動形象,與詩人描寫的畫面最像,這時候學生都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課堂的最后幾分鐘是討論階段,我讓學生想想自己還知道哪些送別朋友的詩,學生紛紛回答自己知道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用這種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看似提升了課堂的難度,實則發掘了學生的潛力,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資料、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而學生的交流也增強了課堂的活力,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2.全面考查學生,提升學生能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塊不同的寶石,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光芒。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轉變教育方式,同樣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對于學生的考查方式也要有所轉變。要重視建立全面考查學生的方式,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應單純地以語文成績評價學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建議采取比例制的綜合考查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評價。比如在考查中,成績占50%,其余的50%由平時表現、作業完成、語文課堂中表達與活躍程度等構成。總之,成績只是考察學生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小學語文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思考,發掘學生的靈活與多樣思維,而不應當過于關注成績。
3.革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與思考的內在動力。在以后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注重革新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于語文課的興趣,而多媒體、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又會提升學生的專注程度,從而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語文課堂要有活力,語文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要讓課堂成為學生提升能力的平臺。我們平常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正偉.語文創新教育誤區談[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6).
[2]楊雯.語文學科中的創新教學嘗試點滴[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9).
[3]王顯槐.語文教育創新導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城關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