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設計作業時,只有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質疑能力、創新意識、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融入數學作業中,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豐富多彩,讓作業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使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才會喜歡數學,才會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課外作業的布置才會更有意義。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教學實踐;作業數量;作業形式
數學課外作業的主要功能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鞏固與內化課堂教學內容的必要過程,是整個數學教學工作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學生只有通過作業,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因此,作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師生是進行交流的橋梁,是調整教學方法的指南。作為一線數學教師,如何布置課外作業是我們備課、教學、反思時必須面對的。
然而當前農村小學課外作業布置存在很多誤區,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我對課外作業布置的一些體會和做法,以待拋磚引玉。
一、課外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1.隨意性較大
目前布置作業的時間大多在下課時間或下課前幾分鐘匆忙布置,可以說是為了布置而布置,隨意性很大,這樣常使學生感到作業無趣或不知所措。有的老師甚至隨意翻開課本,讓學生從第幾題做到第幾題。學生在此情形下完成的課外作業,質量是很難有保證的。
2.數量過多
不少老師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大搞題海戰術,追求面面俱到,把學生看成是無限容量的存儲器,認為做得多才能記得牢,甚至要求學生把做過的練習冊、考過的試卷都一字不差地抄幾遍。這種超量繁多的課外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對學習的鞏固和提高沒有直接的積極作用,反而會增加學生的疲勞度,導致學生厭惡乃至放棄課外作業。
3.形式單一
據調查了解,多數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特征是“三個基本”:基本上是課堂教學的機械補充與延伸,基本上是書面作業,基本上是抄抄算算。這種單一形式的作業,常使學生感到厭倦、反感,最終會導致學生放棄。
以上傳統的數學課外作業不但不能發揮它應有的效果,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負面影響。
二、解決課外作業誤區的應對策略
1.課外作業要體現出“少、精、全”
“少”,即為合理控制作業量,爭取以最少的訓練量達到最深層的訓練意圖。這就要求教師要按照課標要求,根據教學目的,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反復斟酌,仔細推敲。根據每一個不同的訓練目的選擇制訂學生最合適的訓練題目,以最少的訓練量完成最終的訓練任務。
“精”,即課外作業要能夠集中反映這一節課內容中的精華,凸顯一節課內容的重難點,落實教學意圖。這就要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要善于發掘教材內容中聯系緊密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全”,即所布置的作業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選擇相關內容再布置課外作業,并且要求每節課所布置的作業都要符合教材、學生的情況,切合實際,切忌過深過難,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也不可過分降低練習的層次,使學生練而無效。
2.課外作業要體現出趣味性
在小學生的眼里,那些新穎、生動、靈活多變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在設計作業時,就應該多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和親近性的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樂學者。
3.課外作業的形式要多樣化
數學課外作業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見聞、理解、情感、思維,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以更主動的姿態投入作業中。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家庭作業一般分為鞏固性作業、準備性作業、合作性作業、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等。
4.課外作業布置要體現出層次性
由于受自身天賦、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必然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吃不完”的現象。因此,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上,我們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的作業,使我們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組作業,摘到屬于他自己的“果子”。
學生的課外作業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題為必做題;第二類題是提高題,結合班級的具體情況,部分學生可以不作要求;第三類題為選做題,供有興趣的、學有余力的同學討論并完成。由于分層作業的難度適宜,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定作業不再有困難。其實一個目的,就是讓每個同學都能從數學中得到成功的體驗,讓能力突出的同學有“炫耀”的機會。
總之,在設計課外作業時,只有把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習興趣、質疑能力、創新意識、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融入數學課外作業的布置中,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豐富多彩,讓作業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使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才會喜歡數學,才會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課外作業的布置才會更有意義。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高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