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通常就是學生個人或者一個團隊合作參與的一種活動科目。經由各顏料、材料展開繪畫、制作、創新,并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技能與審美鑒賞力。在課程中體驗情感,學習正確的價值觀,并感受成功的樂趣。由此可知,課程教學的有效引導,可以讓師生在心靈上溝通、交流,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帶著無限的情感去繪畫、去創作。
一、導入音樂教學
一般情況下,在上小學美術課的時候,如果想要有輕松的課堂氛圍,想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就應該導入多媒體進行教學。如,由“春天”這個詞聯想到萬物復蘇,一幅生機勃勃的場景:學校的花花草草都開始發芽了,樹木都變得翠綠翠綠的,小鳥在樹枝上唱歌,微風輕輕吹過。這樣的聯想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還讓他們的身心更加愉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繪畫的靈感,并積極調動起學生的聯想能力。
二、導入活動教學
組織一系列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孩子們帶著新奇感展開學習。一般活動的設計都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或者是學生之間的互動,當然也可讓學生自己獨自去動手做,加入到集體討論中,并嘗試創新繪畫。就像在學習第五冊中的《畫臉》時,就可以讓老師或同學做一些鬼臉,然后另外一些學生臨摹圖畫,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創作中去。
三、導入游戲教學
做游戲通常可以讓學生提起更大的趣味性,讓整個課堂的氛圍變得更輕松,從而激發起學生更強烈的創作欲、好奇心。在玩游戲的同時讓學生學習到知識,讓他們放松心情,從而使得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并提高自己的繪畫技能。就像講《我愛吃的水果》一課時,老師可以課前準備一些跟水果相關的猜謎游戲,老師講水果形狀的特征,再讓學生們自己猜到底是哪種水果。如:(1)看它表面是綠的,切開卻是紅的,吃起來是甜的,吐出的卻是黑的。(2)一棵樹藤兒彎而彎,掛著一串串亮珍珠。又有綠來又有紫,熟透之后真是甜。這樣做,學生更能記住水果的名稱,更對繪畫感興趣。
人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課好的開頭會帶來一半成功,對課程教學的意義重大。由此可見,老師在教課時,應利用各種方法進行導課,進而激發起每個學生繪畫的興趣,調動起學生參與課程的自主能力,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讓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科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元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