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有必要識字嗎?目前我們呈現了兩種答案。一種是沒必要。有的人認為,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要從頭學字,現在識字是多余的事,還不如讓他快快樂樂地玩玩,等到上了小學再識字也不晚,甚至有人認為,學齡前孩子認識了很多字,以后上課會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養成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有的人則認為,如果家長用不標準的發音教孩子識字,會給孩子以后的正確發音帶來困難。其實,這些想法主要是對學前孩子識字的認識不夠全面產生的。另一種答案是認為有必要。這類人群中不乏有較好識字方法的,但也有方法的不足,現在我就學齡前孩子的識字問題談談自己淺薄的見解。
一、孩子從小識字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1982年5月,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在英國著名的科學雜志《自然》上發表文章,在世界上引起強烈轟動,他對英、美、法、西德、日五國兒童智商進行了測查發現,歐美四國的兒童智商平均為100,而日本兒童平均智商為111,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了漢字。日本的石井勛教授在其《幼兒智力開發法》一書中告訴我們:他多次反復測試的結果是,日本的孩子小時候如果不學漢字,他的智商也和歐美兒童一樣是100。但是學習了漢字,情況就不同了:如果從5歲開始學起,到入學前一年,智商能達到110;要是從4歲開始學起,學兩年,智商能達120;若從3歲開始學習三年,智商能達到125~130。
為什么識字能促進智力發展?因為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有機聯系的符號刺激物,例如“火”字,家長可以講述:像是一個人知道著火了,高舉雙手,邁開雙腳開始跑。家長的邊講邊做示范,這樣的識字對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等,都有極大的益處。嬰幼兒學習漢字有利于右腦開發,而右腦的開發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在幼兒時期進行學習會促進幼兒大腦皮層的發育,使幼兒腦細胞質量高、頭腦聰明。
二、從小識字為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解決了識字的一部分難點,為孩子進一步學習建立了積極的心理因素
一年級孩子學習漢字要求“音”“形”“義”“寫”四步同會,這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非常的難。但如果學齡前孩子已經認識了一些漢字,那孩子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去認讀,這基本不需要家長的強制要求,生活中孩子會犯一些錯,比如把“調度室”的“調”字認成了“周”字,家長就會幫孩子去識別。這樣孩子的識別能力和識字量會大大增加。在一年級漢字的學習中孩子對“字形”記憶需要的時間要少得多,而且不容易寫錯別字,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練習寫,這樣執教老師也會經常表揚孩子。孩子在大家的羨慕中,在老師的表揚中,倍償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會大大加強,為他后續進一步學習建立積極的心理因素。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引導孩子去積極閱讀,為他以后寫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還有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學習,走到哪,學到哪。
孩子識字走到哪學到哪,這點非常重要,家長要引導孩子自覺認識生活中的字,這樣孩子的識字量就會增加得非常快,而且能感受到識字的作用。孩子在幼兒園里讀的兒歌,非常熟練,兒歌里的字可以貼在墻上作為新字,因為兒歌會背,但孩子不一定會讀,幼兒園里的老師也不好抽查,這就需要家長自己抽查了。
興趣是調動孩子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我們每一位家長都要珍惜自己當家長的這一機會,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想方設法讓孩子愉快、正確地識字。
(作者單位 重慶市北碚區鳳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