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那么,作為數學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的“考試”如何進行命題,以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推進課程改革呢?下面就數學試卷命題的走向,結合實例談談我的一些淺見。
一、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突顯人文性
1.改變版面設計
試卷中增加卡通人物及情感激勵的語言,卷首有機靈狗親切的問候:“親愛的同學們,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想必收獲很大吧!那就請你到數學樂園來采蜜吧!”卷中有淘氣的“友情提示”:“請小心,有障礙”“加把勁,快成功啦”“相信你是最棒的”。結尾有智慧老人的溫馨提醒:“恭喜你做完了,你能細心檢查一遍嗎?”另外,還可增加“心情怎樣,請選臉譜”。
采用以上方法的目的是想縮短學生與試卷之間的距離,消除學生考試時緊張和恐懼的心理,激發學生對答題的熱情和勇氣,同時也可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和建立信心,使試卷變得有情、有味。
2.改變題型的表述形式
試題中呆板枯燥的題目名稱可改為體現人文性的導語,如填空題可改為“認真思考,填補空白”,選擇題可改為“仔細推敲,慎重選擇”,應用題可改為“活用知識,解決問題”,計算題可改為“注意審題,細心計算”等。
3.豐富呈現方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數學試題只局限于簡單數學題的形式是不夠的,呈現方式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改變以往單一的格式,借助實物照片、表格、圖像、文字資料等多種形式,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二、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界限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認為:“學習素材應盡量來源于自然、社會和生活,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考試試題也是如此,我們的數學命題應跳出現成的本本,拓展思路,擴大視野,將一些現實的題材編成有新意的試題,讓學生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與價值,增強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簡而言之,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和靈性,命題應放眼生活,注重現實的實踐體驗,變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的數學”。
因此,在不減少知識成分的前提下可以給純粹的數學命題加以生活化的包裝,把對數學知識的檢測放置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真正使數學命題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有用的。
例1.小軍星期天請6名同學來家做客,他買了匯源果汁(如圖1)招待同學,給每個同學倒了一滿杯后(如圖2),他自己還能倒一滿杯嗎?(寫出計算過程)
■
例2.一個飲料生產商生產一種飲料,采用圓柱易拉罐包裝,從易拉罐的外面量。底面直徑6厘米,高12厘米,易拉罐的標簽標明“凈含量340毫升”,請問這個生產易拉罐飲料的商家有沒有欺騙消費者呢?(列式計算,并根據計算結果進行說明。)
此命題讓學生置身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中,既考查了學生“雙基”的掌握情況,又讓學生體驗到學了數學有趣且有用。
三、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以實踐、探索、合作的時空
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更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揮探索、發現知識、發現規律的能力。命題更著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
例3.小欣在計算時發現:3×3=9 33×33=1089 333×333=
11 089…
(1)小欣發現的規律是:
(2)請你根據發現的規律很快寫出33333×33333=
此命題具有探索性和挑戰性,不僅考查學生觀察規律、勃勃規律的能力,還考查學生是否具備運用數學語言正確表達出來的能力。
四、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命題要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為學生提供一個激活靈性、張揚個性的平臺。命題要改變傳統考試中“千人一面”的做法,設計一些答案豐富多彩的開放性主觀題,還可以設立選做題(以題組的形式出現,在每組題中選做一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現狀,自由選擇解答,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賦予命題的個性化色彩。
例4.變換已知條件,讓學生選做:
(1)水果店有蘋果400千克,梨500千克,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千克?
(2)水果店有蘋果16筐,每筐25千克,梨500千克,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千克?
(3)水果店有蘋果16筐,每筐25千克,梨比蘋果的2倍少300千克,蘋果和梨共有多少千克?
這組題隨著條件逐步變化,其解題步驟增多,思考難度也逐步提高,但深入思考就會發現,解題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蘋果的重量+梨的重量=蘋果和梨的重量。
例5.家里來了一批客人,媽媽給了小明34元錢,讓他去超市買雪碧,要求雪碧的總體積大于13升。超市中的雪碧有兩種規格,請你幫小明設計出不同的購買方案。(每設計出一種正確的方案得1分,每人至少寫出三種不同的方案,多寫一種另加分。)
■
此命題既關注了學困生和中等生,又關注了優等生,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差異發展,讓不同學生的數學能力都得到了展示,還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個性得到張揚。
五、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滲透事例意識,強調綜合性
數學教學活動要為學生的自主發展開辟廣闊的空間,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命題也不例外。命題既要注意到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常規狀況的恰當考查,又要注重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展現學生的數學思考活動,還要重視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由此,命題不能只涉及本學科內容,要加強同一學段各學科內容的橫向聯系,在加強綜合性的同時滲透事例的思想。
例6.你能用分數或百分數表示下列成語嗎?
百發百中( ) 百里挑一( ) 萬無一失( )
十拿九穩(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此題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文、理”聯系,發展事例思維。
例7.下面節日同在大月的一組是( )
A.勞動節 建軍節 B.兒童節 國慶節
C.元旦節 教師節 D.婦女節 清明節
此題不僅檢測了學生對“年、月、日”的知識,還檢測了學生對社會知識的了解程度。
總之,考試命題只有體現以學生為本、以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對學生的發展價值,對教師的發展價值以及對課程本身的改善價值,只有最接近學生的個體水平,最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性,才能使考試這種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的重要渠道暢通,才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學生的現實狀況,為教學雙方進一步發展提供資料積累和技術支持。在今后的課改路上,我們將繼續關注命題的改革與發展趨勢,積極探索,真正發揮好考試的導向作用。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新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