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在寫作中常會出現語言匱乏的情況,怎樣豐富他們的習作語言呢?除了用心廣泛閱讀各類書籍,還要分門別類地積累各方面語言;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習作實際有序地安排基本功訓練、專題欣賞課;改進學生習作評價方法,激發學生有意識地使用語言的積極性。
關鍵詞:習作語言;積累;運用;引導;做法
小學生在寫作中常會出現語言匱乏的情況:同一個詞語重復出現,語言顯得單一;不能找到合適的詞語形容,語言顯得蒼白。于是,新課標在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中提出這樣的要求:“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薄皣L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為了改善學生寫作時語言匱乏的現狀,很多有經驗的教師想到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買來有關好詞好句的書每天抄幾個詞、幾句話,達到積累、豐富學生詞匯量的目的。但這種方法偏重于語言積累,忽視了語言運用的環節,收效不大。怎樣更高效地豐富小學生的習作語言呢?那就是多渠道地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運用語言,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習作語言就會鮮活起來,改變語言匱乏的現狀。那么,教師怎樣多渠道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呢?
一、必須督促小學生長期堅持閱讀各類書籍
首先,教師要有一系列的整套書目,并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最近思想動態,有序地推薦合適的好書給學生閱讀。在實際教學中,家長普遍反映書也買了,孩子也讀了,為什么到寫作文時還是寫不好呢?那是因為寫作不光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不是學生讀幾本書就能解決寫作難題這么簡單,關鍵是學生讀書時沒有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就是要用心讀書。有的同學讀書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看到自己喜歡的地方停下來仔細看看,不感興趣的章節則跳過去不讀,這樣讀書等于沒有讀書。讀書時,不懂的段落和句子要反復讀,感興趣的片段要熟讀成誦,這樣才能積淀下豐富的語言。其次,教師通過多種形式檢查學生讀書情況。如定期召開新書介紹會,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名篇名段、讀書筆記等,或舉行辯論會、演講等系列活動,促進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形成“一日不可無書讀”“讀書留墨寶”的好習慣。這樣不僅能起到交流讀書情況的目的,同時可以把積累到的語言在讀書交流中得到運用。
二、根據小學語文各年級對小學生習作能力的要求,教師應對整冊教材統籌安排,以單元主題為單位有序地訓練學生寫作能力欠缺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寫作基本功訓練
葉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今日教授作文,每任兒童自由發揮。一二聰穎兒童不無思想,而多數兒童往往隨意湊合,絕無秩序。教師不察兒童之能力,不行基本之練習,故有此弊?!薄安徊靸和芰Α?,是說沒有注意學生的基礎;“不行基本之練習”,是說沒能進行基本功訓練。不看學生的能力,不實施科學訓練,這樣的習作只能是隨意湊合。老師湊合,學生也湊合。有序的基本功訓練,體現本冊習作重點,本單元習作重點,分散進行,降低習作難度,學生利于掌握。
三、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單元語言積累,同時教師要及時檢查積累情況,鼓勵積累做得好的學生,指導積累做得較差的學生,調動學生平時積累的積極性,讓積累扎扎實實地進行
比如,四年級學生描寫動作時,描寫簡單,用詞除了“拿、放、踢、跳、叫”等常用的詞語,學生沒有豐富的詞語進行準確的表達。根據這一現象,教師讓學生摘抄描寫動作的片段后,當天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把這些片段里的動作詞先畫出來,然后指名學生讀讀這些詞,老師把學生經常用的動作詞寫在一起,不經常用的動作詞寫在另一邊,接著讀讀積累的片段。最好老師挑一些不經常運用的動作詞讓學生想一個情節寫一段話。還可以把同義的動作詞放在一起讓學生區別異同,通過造句的形式思考怎樣使用。如“說”可以用“曰、答道、提示、提醒、告知、告訴”等詞語替代,運用時可根據表達需要進行選擇。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短時間內積累豐富的動作詞語。
四、教師根據語文教材重點,圍繞訓練項目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閱讀理解,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使學生知道怎樣恰當地運用詞句,提升學生的語感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師生情。課外,教師組織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描寫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課上,教師抓住課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通過調換詞句等形式,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準確運用詞語細膩刻畫師生間那份深沉的情感。這樣,學生課外、課內的積累不僅不再孤立存在,而且課文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巧妙使用詞句的最佳范例,學生在習作時會模仿課文認真推敲詞句,提高表達的準確性。
五、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上專題賞析課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想象能力欠缺,“秋景”這個話題我們每年都寫,但學生想象受到局限,每次寫得都沒有新意。于是,我安排一次專題賞析課——給習作插上想象翅膀,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上課時我問學生:寫秋景你們準備抓住哪些景物進行描寫?學生會按照順序一一列出:天空、山川、樹木、花草等。我順著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首先來觀察天空,想想怎樣描寫。學生說抓住天空的顏色特點描寫,紛紛描述,大都圍繞著“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這個意思表述。我給以肯定,然后出示欣賞的句子:“天空是愛美的小姑娘,戴上一條白色的絲巾?!眴枌W生這句話好在哪里?學生說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逼真、有趣。我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你能不能試著說說與眾不同的句子。學生的積極性一下高漲起來,思維不再局限在顏色這單方面的特點上。有的說:“天空像個頑皮的孩子,今天終于洗干凈了自己的臉,瓦藍瓦藍的,非常惹人喜愛。路上的人們紛紛駐足仰望這片蔚藍的天空。”有的說:“天空像個愛吹糖人的老人,一會兒吹出一連串的泡泡,一會兒吹出一座連綿起伏的群山,一會兒吹出一匹駿馬……天空變幻莫測,吸引著孩子們好奇、留戀的目光?!蓖卣箤W生的思維空間,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使學生語言煥發出無限的活力。
六、改進評價作文方法,促進學生養成平時與人交流、寫作時自覺運用詞句的習慣,快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寫作時存在三個問題:一是不會運用好詞佳句。二是不敢把自己看到的好詞好句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認為有抄襲的嫌疑。三是習作語言大眾化。為了養成學生自覺運用詞句的習慣,我首先鼓勵學生大膽使用自己認為適當的好詞佳句,講評時以此為例子告訴學生什么叫做抄襲,什么叫做恰當運用,讓學生明白“抄襲”和“運用”的區別。鼓勵學生使用個性語言。學生最善于捕捉時代的脈搏,是新語言的傳遞者,我鼓勵他們在習作中大膽使用,使文章具有時代的氣息。如“東東”——東西的意思。其次,在評價等級上做了更改:好的作文題目10分;好的開頭、結尾各10分;中心明確,語句通順,感情真摯,詳略得當70分;除此之外,使用準確的詞語加1分,優美語句加5分。尤其是作文中心明確,語句通順,感情真摯,詳略得當這些關乎作文質量的重要部分,老師不去過高要求,做到就給滿分,否則,適當減分。這樣的評價方法在于激勵學生的寫作熱情,不在于打壓,所以學生寫作積極性很高。學生為了突破前一次作文分數,想盡一切辦法使用自己學過的詞句,達到自覺運用的要求。
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是豐富學生習作語言的兩個關鍵環節,缺一不可。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鄉市衛濱區勝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