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迅速的發展,電教媒體因其能更快速、更準確地傳遞教學信息而被廣泛地應用到幼兒園各科的教育教學領域,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利用合理的電化教學手段來促進日常實際各科教學活動、方便師幼教學資源的收集、促進教師、幼兒、家長三方互補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形成,從而使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均能獲得均衡性的提高。
關鍵詞:電化教育;幼兒;教學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電教化媒體越來越廣泛地進入幼兒園教育教學領域。電教化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能更快速、更準確地傳遞教學信息,與幼兒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方式相適應。它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教學改革新途徑。下面我結合自己從事的電教化教學實踐,談談電教化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一、運用電教化手段,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提高
運用電教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了給幼兒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孩子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幼兒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例如,我在開展《娃娃看天下》主題活動子主題《長城長》這一活動時,就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邊播放錄像,邊放錄音,讓孩子們思考“長城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這樣,孩子們看到長城雄偉壯觀的畫面,聽到豪邁贊嘆的聲音,就會情緒高漲,踴躍發言。長城的特點“長而壯觀,高大堅固”就會脫口而出。而且,“長城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能促使孩子們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配以電教化手段,能使孩子們很快獲得“最佳”的答案。同時,幼兒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起來。
二、運用電教化手段,促進幼兒理解能力的提高
精彩的畫面、生動的情景,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形象具體,重點突出,幫助幼兒理解知識,使幼兒能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幼兒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
例如,我在執教音樂活動《柳樹姑娘》時,選擇了情境式導入法,電視畫面上呈現的是一派美好的景象:大地一片碧綠,五顏六色的花兒競相開放,蝴蝶在花兒上起舞,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采蜜,并時而發出嗡嗡的聲音,柳樹姑娘在微風的輕拂下,擺動著碧綠的“長辮子”,小兔子在草地上快活地蹦來蹦去。這種生動、歡快的場景迅速感染了幼兒,他們一會兒學蝴蝶翩翩起舞,一會兒學蜜蜂嗡嗡叫,一會兒學小兔子蹦蹦跳。不知不覺中,活動的導入部分已經讓幼兒掌握了本次活動中歌曲的內容,并獲得了春天美、自然美的情感體驗。
三、運用電教化手段,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提高
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均衡提高是幼兒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學齡前幼兒年齡小,對平時常見的事物、現象不留意觀察,因此認識也很籠統、模糊。電教化教學則能把生活中常見的或不易觀察到的事物現象呈現在幼兒面前,指導幼兒細致地觀察,使其從中發現問題,揭示現象或規律。
例如,我在開展數學《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活動中,采用多媒體放映出正方體、長方體的圖像,幼兒通過仔細觀察就能較深刻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我較好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擴大了觀察范圍,幫助幼兒從具體現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質。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四、運用電教化手段,方便師幼教學資源的收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或叫做視覺藝術,每節美術活動都離不開具體的、可視的形象。形象的視覺效果,往往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質量。在備課階段,我利用光盤和網絡查找了大量教輔的資料,還用計算機將課內讓學生欣賞的圖片復制下來,在實地考察時用照相機、攝像機進行資料收集,經掃描進入電腦存放,并配上音樂、解說詞和畫面文字提示,同時把做成的課件可長期存放在電腦內,隨用隨取,既豐富了教師講課內容,又提高了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例如,在開展《娃娃看天下》子主題《京劇臉譜》這一活動時,我自制了課件。首先,我安排了京劇最具代表的人物關羽的臉譜作為課件的序曲,課題的書寫也由計算機處理,這樣既表達了本課的主題,又使人感到親切。接著,我選擇了京劇中具有代表性的竇爾敦和曹操、包公、穆桂英、佘太君、孫悟空等臉譜讓孩子們一一進行瀏覽,伴隨著古琴曲的背景音樂和我配上的解說詞,孩子們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后,我就京劇的起源、京劇的特色及人物事件組織討論。在設計課件時,我將孩子們討論中可能提到的人物或事件場景縮小后放在屏幕一角,在討論中孩子們提到時,我就用放大程序及時將它們進行全屏顯示,形象清晰,人機配合,協調自然。本節課,由于課前教學資料準備得充分,操作簡便,畫面、文字、音樂、話外音等配合得渾然一體。教師在開展集體活動時情緒好,師生互相呼應,活動結束后孩子們對這一新的活動形式反響強烈,很多幼兒表示:“用計算機上課讓我們的活動變得更好玩啦。”
五、運用電教化手段,促進了教師、幼兒、家長三方互補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形成
現代社會倡導生態式教育:教與被教的關系被看成配合式對話式的關系,既在教學中吸取生態學的原理,順其自然,尊重自然,人工控制,又促進師生互動,順應學生的發展,有序地開發人的潛能。師生之間由于年齡、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一味地灌輸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學生的發展,教師本身也存在知識老化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倡導多元文化,因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會產生新的東西,才會有創造、有發展。幼兒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習質量。這種師生互補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中所積極倡導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我的教學模式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口,也讓我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途徑中又闖出了一條新的路子。
前教育部長陳至立同志強調指出:“要深刻認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應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的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需求。”電教化教育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使孩子們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受到了美的熏陶,更好地掌握了知識。但也要引起警覺,電教化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斕的畫面和賞心悅目的樂海中,課堂絕不能以娛樂而告終。同時,也有可能使孩子們減少對抽象符號的興趣,缺乏獨立思考精神,從而產生“電教化手段依賴癥”。利用電教化手段,旨在優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幼兒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這樣一來,才能使電教化教育發揮最佳功能。
(作者單位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教育局丁字橋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