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性,是實施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完整人格的最有效途徑。繪畫活動是學前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幼兒自主性的重要途徑。在繪畫活動中掘棄傳統的教育觀念,創設適宜的繪畫環境,運用藝術的語言指導,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工作,能發展幼兒的自主性。
關鍵詞:美術活動;幼兒;主體性
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已成為幼兒教育追求的價值取向。繪畫作為兒童的另一種語言,是他們思想情感的表達,而且蘊涵的教育契機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性,發揮他們的主體性,是實施健全人格教育,塑造完整人格的最有效途徑。那么,我們應如何在繪畫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呢?我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掘棄傳統的教育觀念
以往的繪畫活動,教師把繪畫定向為單一的技能訓練和模仿,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過分強調標準化,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我們要摒棄傳統的觀念,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法。對于不合理的教學模式要敢于否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合理的目標。有的教師目標制定過大,重難點不突出,幼兒達不到目標,只會適得其反。
二、創設適宜的繪畫環境
從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十分重要。只有給兒童一個適宜的環境,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在幼兒自主性的環境主要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物質環境的創設是必不可少的,但精神上的準備也是極其重要的。
1.學習經驗建構,創設豐富的精神環境
自由和諧的創作環境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發展,所以,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精神環境是開展繪畫活動的先決條件。如在開展“我心中的幼兒園”活動中,我事先準備了一些有關幼兒園的照片讓幼兒欣賞。每天午餐后的休息時間里,我和孩子們邊散步邊問:“這是哪里呀?”“它有什么特點?”“你曾經在這里玩過嗎?和誰一起玩的呢?”我覺得讓幼兒看完照片后再去現場觀察幼兒園的景色,能加深幼兒的印象。在作畫時幼兒對自己想要畫幼兒園的哪一角已經很清楚了,有的說要畫操場,那里有小朋友喜愛的滑滑梯,可以升國旗,做游戲;有的說我要把教室畫下來,這里有好多玩具,確定目標后幼兒就著重開始畫了。因為是幼兒自己選材的,所以,他們感興趣,畫起來也特別認真!
2.提供多種材料,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
豐富的材料是發揮幼兒創造性的物質基礎,孩子通過擺弄、操作這些材料,不僅使自己的創作欲望得到滿足,還會在主動探索中獲得學習經驗。同時豐富的材料便于幼兒自主選擇,比如,在開展現場作畫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吸管、蠟筆、砂紙、蠟刻紙、水彩筆等材料,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多種工具進行各種形式的美術創作。新的工具、材料會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美術創作的興趣和欲望,更有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三、運用藝術的語言指導
語言指導是幼兒繪畫活動中最常運用的主要指導形式。如能巧妙運用,就會成為“魔法棒”,從而有效激發幼兒的興趣,更好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創造性,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如在指導幼兒掌握一些技巧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我們就可以用生動有趣的擬人化口吻來指導。生動有趣的指導語能讓幼兒很容易知道棉簽的正確用法,使教師的“教”、幼兒的“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繪畫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和靈活的處理,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教師要給予支持、幫助;在幼兒感到困難和乏味之前,教師要介入,避免幼兒產生畏難情緒。如,幼兒畫圓圈時,教師可以問:“這是不是太陽啊!來,我們給她畫上光芒,照在身上多舒服。”還可以有意識地誘導幼兒在圓上添畫線條,或給太陽扎根小辮子:“你畫的太陽真好,太陽公公笑得多開心。”“你畫的汽車輪子圓又圓,肯定開得快。”這樣幼兒覺得有趣,繪畫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了,感受到了被承認的快樂,并由此倍添信心,從而更加主動地參加美術活動。
四、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工作
幼兒美術表現的評價一般包括對幼兒美術表現過程的評價與幼兒美術作品的評價。可以采用教師講評、幼兒自評或互評等形式。對于幼兒來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讓他們表達對自己的畫的感受。了解了幼兒繪畫創作的思維過程,我們就會感嘆幼兒的藝術表現,并為其作品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所感動。作為教育者不僅要給幼兒提供探究的機會,還要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把幼兒作為評價主體,讓幼兒參與評價,樹立信心,實現富有個性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幼兒的自主性培養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更需要家庭、社會的支持,需要我們共同努力,需要長期堅持下去。讓我們尊重幼兒,相信幼兒,通過繪畫發展其自主性。讓幼兒從敢畫、會畫、愛畫的過程中逐步會用畫畫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讓幼兒在畫畫中流露真情,釋放自我,讓繪畫為他們的心智插上翅膀在新的時空飛翔。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