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有效性一直是教師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所以,教師要根據鉆研、探究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效率,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鉆研;探究;發展;有效性
什么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呢?就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學生能獲得較大的語文基礎知識,聽、說、讀、寫能力能得到提高與發展,學習態度和習慣能得以養成。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深入鉆研課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對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我雖然執教了十一年的語文,但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就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過程,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可能做“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草帽計》這堂課時,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象想想課文有可能寫什么內容。當然,學生也可以毫無顧慮地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
如,誰使用了草帽計?為什么計謀與草帽有關?草帽計是怎樣的計謀等。
1.創設問題情境常用的方法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4)借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并篩選問題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問題。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都會增強學習效果。
(1)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①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②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③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④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2)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把握學生思維發展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穎,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他們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
因此,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示范詩,然后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觀看體現詩意的畫面,讓他們在意境中體會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讓學生在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詩的意境之中,既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上常處于被動地位,這就使得他們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這是學生正常的情緒反應。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減少學生這種情緒的產生,調動他們能學習的積極體驗,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從而使其行之有效。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西縣首陽小學)